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上表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避免过早退出经济支持措施。2021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去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应对和成功抵御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实现2.3%的正增长,为我国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了良好基础。财税政策紧扣“六稳”“六保”持续发力,成为稳定我国宏观经济实现逆势增长的重要力量。

财税政策持续发力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减税降费方面,去年先后出台实施了7批28项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

“通过减免税费政策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和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让众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重获生机。”张依群说。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表示,去年疫情发生后,财税支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稳”和“促”的作用。一方面疫情期间稳住了实体企业,另一方面促进了实体企业发展,特别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资金实力。

财政直达资金方面,去年我国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创新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全年下达资金1.7万亿元。

“去年扩大财政赤字惠及民生,重点解决了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问题,为企业有序恢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张依群说,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让我国率先全面恢复企业生产,保证了生产生活物资的全面供应,特别是医疗物资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政府投资方面,去年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除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外,专项债还用于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农林水利、能源、冷链物流等领域。张依群表示,去年大幅发行地方专项债券,有效推进了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等新基建投资建设,加快补齐民生和经济发展短板,为后续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此外,去年财税政策还通过压缩一般支出、政府采购、购买服务、规范PPP管理、增加国有资本划转社保等措施,调整优化财政支出,扩大市场需求,帮扶小微企业脱困,支持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用有力有效的财政政策充分展示了我国恢复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潜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虽然在财税政策加持下,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行业仍在消化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

张依群建议,今年财政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重点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是现有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要保持连续,对去年出台的具有特定时限的阶段性减免税费政策要适度延长,为企业正常恢复生产经营提供良好预期,进一步夯实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二是对现有税费优惠政策进行逐步梳理整合,简化政策环节,增强落地效果;三是对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农业和生态环保企业升级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发展等满足就业、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税收政策,应以制度形式长期固定下来,财税政策应避免“打快拳”、善于“打长拳”,保持财税政策稳定;四是应坚持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发展理念,宏观上应推进财税政策和产业、金融等政策的协调一致,形成合力,避免政策掣肘和效能抵减,微观上应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审查频次环节,防止加重企业隐性负担。

崔志娟也建议,今年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政策,继续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大对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相关企业补贴力度,比如对先进、高端、智能化农机补贴。

关键词: 财税 六稳 六保 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