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本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当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之时,一线岗位上却有一群“不回家的人”。

31日,除夕。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正在地下不断向前掘进。这条全长约7.4公里的盾构隧道直径15.4米,是目前中国北方直径最大盾构隧道。

春节期间,为了确保建设任务顺利推进,中铁十四局300多名建设者放弃回家团圆的机会,坚守岗位不停工。目前,盾构机已掘进至1227环,成型隧道2454米。

孙长松是一名“90后”盾构经理。今年春节,他选择和妻子一起坚守工地。开年后,盾构机就将掘进到隧道最大埋深59米处。“目前掘进正在关键时刻,覆土埋深大、施工风险高,必须密切关注掘进参数变化,实时掌握盾构机施工状态。”他说。

春节期间,孙长松和团队的工作任务丝毫不逊于平时。他们制定值班表,对施工现场重点区域24小时巡视排查,做好盾构施工耗材及设备的盘点、储存,同时还要提前做好年后盾构机下穿铁路等重要风险源的施工筹划。

把思念埋在心间,用坚守诠释责任,这是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假日写照。

除夕夜深,中铁十五局五公司四川遂德高速项目施工现场。气温虽然只有零度左右,但工地上依然忙碌有序,透着冬日大干的热情。

推开水泥稳定层拌和站操作室的小门,记者看到一位小伙子正紧盯电脑屏,认真进行着各项操作。他叫向绪刚,除夕夜正好轮到他值守。

“水泥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之一。我们需要进行24小时监测,时刻关注水泥稳定层加工料的温度、湿度、配比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水泥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向绪刚说,为了保质保量加快施工进度,他主动要求春节期间留在工地,和大伙一起两班作业。

辞旧迎新,牛去虎来。

1日,西安城郊中铁二十局长安重工公司生产基地厂区内,隆隆的机器声中,1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生产线上装配的是国内首批新能源(纯电动)隧道施工装载机。“我们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围绕节后订单供应,加大生产力度。目前,400多名员工全部在岗,轮流倒班,满负荷生产并及时运往外地市场。”中铁二十局长安重工公司董事长郑宗君说。

春节后,这批设备将陆续运往我国高原地区进行作业。截至目前,他们装配的新能源隧道施工装载机已在平均5000米高海拔的严苛环境中累计运行1.1万小时,行程3万公里,有效避免了传统设备在高原运行耗氧的难题,减少了高原隧道施工污染。

还有几天,北京冬奥会就要正式开幕。为了做好冬奥会出行保障,“90后”小伙李硕早在20多天前就以清河站为“家”,开始为期两个多月不间断的巡视值守。

作为冬奥会重要的保障车站,冬奥会期间清河站将承担大量的运动员接送任务。曾经参与清河站施工建设的中铁建工集团组建了一支34人的运维保障团队,全面保障冬奥会期间清河站照明、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等多方面运维服务。

李硕是团队技术负责人。除夕一大早,他和工友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清河站的天花吊顶呈弧形,由一万多根铝圆管组成。他们沿着检修间的楼梯向上爬,到达吊顶处的检修“马道”,开始逐点检查,圆管固定结点螺丝有没有松动,照明灯具有没有晃动,管线有没有破损……这样的“马道”约长170米,整个屋面共有31条。

“累是真累。有的地方只有一米五高,个子高的人只能猫着腰,还要挨个挨个一直往前走,一趟下来腰酸背痛。”李硕说。

看似简单的工作,李硕和工友一干就是一上午。工作期间,他既要爬到离地几十米的天花吊灯上,又要巡视站台、候车厅和站房的各个角落,小到地板上的一条裂缝,大到一整间房大小的空调机组,他全得巡检到位,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工作事无巨细,24小时随时待命,春节更是无法回家团圆,但李硕却深感光荣。2019年毕业的他,工作伊始就是参与清河站建设工作。“我是清河站的建设者,也是冬奥的运维保障员。做好保障工作,不出一丝纰漏、不放过一点隐患,就是我的职责。”

虎年伊始,万象更新。这些春节不回家的人,正是奋进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盾构 清河 冬奥会 施工 中铁 隧道 春节 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