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2日)是北京2022冬奥会火炬传递的第一天,其中有位77岁的火炬手,他从资源二号到嫦娥一号,从圆梦月球到逐梦火星,为中国航天事业尤其是空间事业奉献50余年,他就是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他刚刚完成了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火炬传递。

在稍早前的采访中叶老告诉记者,奥运会是要将人类的正能量代代相传下去,而中国的航天事业同样也具有不断前进、不断进步的薪火相传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今年70多岁了,举办一次(夏季)奥运会不容易,举办一次冬奥会更不容易,我估计我今生轮不到第二次了,所以有这一次我真是感到非常高兴,绝不能错过这个火炬传递的机会,也感到非常自豪。

从1968年从事空间技术研究以来,叶培建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了50余年,他亲身参与了我国卫星研制、遥感观测、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发展研究。

2007年,嫦娥一号历经三年的时间成功发射升空;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20年,嫦娥五号23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任务,并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回到祖国。在实现我国探月工程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叶培建以及他身后的科研团队也面临一些质疑之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有人质疑要不要载人去月亮,我的观点有三条:一,人一定要去,不去是没有发言权的。二,中国人一定能去。第三,尽量早去。按我们现在技术攻关的进展来说,只要国家下定决心,在2030年前后,甚至于2030年前,实现中国的第一次载人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有了载人登月以后,我们将来才能有载人登小行星,载人登火星一系列的人类走出地球的活动。

叶培建认为,中国人要从月亮走到火星,甚至走到更远的地方去,这就是一种火炬手的传递精神,面对困难就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我们(航天事业)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进步,比我们更年轻的同志也在不断地前进,我们航天就这么发展过来的,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我想奥运会就有这么一种精神,奥运就是要传递人类的正能量,就是要把人类敢于奋斗的精神,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一代一代传下去。

关键词: 叶培建 载人 传递 嫦娥 精神 月球 航天事业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