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轻型病例不再需要住院治疗,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中核酸检测CT值由40调整至35,出院后“14天隔离管理”改为“7天居家健康监测”……种种措施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
17日,全程参与方案修订的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蒋荣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此进行解读。
记者:面对目前国内多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疫情形势,此时修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何意义?
蒋荣猛:诊疗方案的修订动议很早,第八版修订方案是去年4月发布的,期间全球的疫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先后在全世界流行。去年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奥密克戎列为VOC(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关切变异株)之后,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也开始在中国部分省份流行。
经实践观察,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冠肺炎绝大部分为无症状和轻型,重症率较德尔塔下降了约10倍。本次吉林省8000多例新冠肺炎患者中,轻型和无症状感染者占比95%,普通型占比4%,重症和危重症分别只有2例。
病毒发生了变异,临床表现出现了巨大变化,这些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不需要特殊治疗,隔离观察即可。按照中国定点医院的设置要求,床护比为1:1,医护比为1:2.5,这些感染者如果集中到隔离场所隔离观察,将释放大量的医疗资源。在缩短新冠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时间的同时,也将为其他疾病患者就医带来便利。
记者:第九版方案将解除隔离管理和出院标准中核酸检测CT值从40调整至35,引起广泛关注。本次标准调整有风险吗?
蒋荣猛:调整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是基于科学依据作出的。随着对新冠病毒的深入认识,近2年多的研究发现,呼吸道标本核酸CT值大于35的恢复期感染者,呼吸道标本病毒培养没有培养出活病毒,也就是说不会向外界释放活病毒,不具有传染性。根据CT值合理调整出院标准,将进一步大幅度缩短患者住院、隔离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隔离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
当然,新版诊疗方案下调解除隔离或出院的CT值至35,这样的措施标准仍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就是要避免出院恢复期患者造成家庭或社区传播。
目前,我们国家仍在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总方针不变,在调整防治政策时,国家一直是审慎严谨的。符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感染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没有传染性,请大家不用担心。
记者: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有公众担心,会不会出现在此期间“复阳”患者带来二次传播的隐患。
蒋荣猛:“复阳”本身是一个伪命题,所谓的“复阳患者”,其实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如采样、试剂灵敏度等原因而未被检出核酸阳性。
根据两年多来的实践和研究,对于CT值在35至40间的治愈患者,虽然仍能检出核酸阳性,但其不具备传染性,不会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
记者:根据修订方案,轻型病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用再去定点医院。不去医院,患者的确诊、分型要怎么准确完成呢?
蒋荣猛: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新冠肺炎的诊断只要依据正常的医疗环节和临床思路来做判断即可。在做诊断的时候,要回归到根据患者病情的角度去判断。
比如,一个新冠核酸阳性的感染者,先根据有无症状、有无重型高危因素判断,再根据症状轻重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如没有症状、没有高危因素,就送往集中隔离场所隔离观察,如果症状轻微,不需要做肺部CT检查,就跟平常,一个感冒病人不需要做肺部CT一样。如果有咳痰、有呼吸困难、有低氧表现,或有高危因素,就送往定点医院,再去做肺部CT进一步分型。有点中低程度发热、咽痛、流涕、咽干、干咳等症状,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做肺部CT的。通过临床诊断的正常途径,一个普通医生也会很容易甄别出轻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和高危因素患者,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动用专家团队去做判断。
当然在具体的转运等操作流程上,还有待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完善、细化和部署。
记者: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集中隔离场所的资源配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较大规模的调整?
蒋荣猛:其实,在这方面许多地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已经有了经验,走在了前头,如早期的武汉方舱医院隔离了大量的无症状和轻型患者。北京也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中获得了大量成功经验。
冬奥保障过程中,北京市设置了专门的隔离酒店,收治情况类似的工作人员和运动员。在此期间发现的阳性感染者大多症状轻微或无症状,送往定点医院救治的患者不到感染者总数的1/20。
思路和经验是类似的,不过各地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资源、设施和人员的细化配置。
记者:有声音称,我国也在逐渐“放开”防控政策,可以这么理解吗?
蒋荣猛:虽然新版诊疗方案有几个重大调整,但现阶段不能这么理解。
一些国家目前松弛的防控状态,基于疫苗的高接种率,以及前期惊人的感染和死亡人数。
我国有自己的国情,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多、加强针接种率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盲目放开防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根据中国香港的疫情数据,80岁及以上老年人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8.6%。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奥密克戎绝不能被认为是“大号流感”。另外,新冠病毒也在不断变异,比如新近报道的德尔塔克戎重组毒株其传染性和致病性仍有待研究。
我国根据两年多来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修订的新版诊疗方案,在防控措施上并不是更“放松”了,而是更加精准和理性了。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同时,我们首先要保证的就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新冠疫苗对防止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感染效果有限,其主要作用在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概率。因此,我们还需要坚持做好日常防护措施,因为这些措施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奥密克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