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未婚不婚者立遗嘱人数攀升,六年间总遗嘱量翻了12倍;30—39岁立遗嘱人数约占三成;“80后”所立遗嘱中以房产为主。遗嘱数据折射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
(资料图)
未婚不婚者立遗嘱人数攀升
六年间总遗嘱量增长12倍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我国单身人口总数超3亿人,其中“不婚族”约占单身人数的四分之一。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很多未婚不婚者选择早早立下遗嘱。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数量在持续增长。
据介绍,截至2022年底,共有1369名未婚不婚者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2017年至2022年的六年间,这个数据总量增长12倍,且呈现逐渐攀升的趋势。未婚不婚者遗嘱的受益人通常是其父母,除此之外,指定朋友等非法定继承人的比例有18.18%。
30岁的丁先生是一名独居未婚人士,平常生活作息不规律,很担心自己会出现意外。思考再三,丁先生写下遗嘱:“一部分留给妈妈,一部分给朋友,必要时朋友可以照顾母亲。”
30—39岁立遗嘱人数约占三成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开始,60岁以下立遗嘱的人数逐年上升,至2022年, 30—39岁年龄段人数的比例为29.74%。陈凯分析,这说明遗嘱正越来越被年轻人所关注。
陈凯介绍,从数据上来看,中青年人的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比例最高,占比达到98.01%;其次为银行存款,占比达35.65%;公司股权占比有着明显的升幅。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财产构成呈现多样化趋势,市民的财产保护意识也有明显提高。
《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防止财产下落不明”是30岁以下立遗嘱人群主要考虑的风险;“避免财产下落不明”和“照顾家人”是30—39岁人群立遗嘱主要的考虑因素;对于50—59岁的遗嘱人而言,“子女的婚姻风险”则成为其首要考虑的因素。
陈凯介绍,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主要以“已婚”人群为主,其次是再婚和离异人群。婚姻状况为“离异”的比例达11.27%,远高于老年人群。离异家庭、重组家庭等人群财产分配更为复杂,财产风险更高,因此订立遗嘱的必要性更大。
“80后”立遗嘱以房产为主
截至2022年底,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80后”一共有3009人。分析发现,订立遗嘱的“80后”人群大部分无家庭内部纠纷且本人身体健康,订立遗嘱只是希望“未雨绸缪”。
陈凯分析,“80后”遗嘱处理的财产以房产为主,涉及房产的比例高达97.3%,立遗嘱的出发点多是希望“保住房子”。“80后”立遗嘱人数逐年上升,可能是因为“80后”现在是家庭的中流砥柱,身处各种家庭关系的中心,因此很多人会主动考虑尽早订立遗嘱,将财产分配前置化,避免日后产生家庭纠纷。
今年34岁的陈女士是家中独女,即将与男友领证结婚。结婚前,父母将自己名下唯一的住房过户给陈女士。陈女士担心,如果自己发生什么意外,父母的养老保障就成了大问题。虽然丈夫是自己的合法继承人,但陈女士仍想订立遗嘱,万一自己发生意外,希望自己名下的房子能归还父母。
在此前的疫情期间,全国遗嘱公证机构的业务量呈现出明显增长。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该地区遗嘱公证数量在疫情期间增长了约30%,在湖南、山东等省份,遗嘱公证办理量甚至出现了翻倍的情况。陈凯分析,疫情提升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识和思考,进而更理性地对待生死,从而增加了立遗嘱的意愿。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记者丨车丽
图片来源于中华遗嘱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