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以其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隔两年,记者再探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墓道壁画如何依靠科技手段妥善保存?棺床彩绘又有哪些风格特征?考古修复工作有哪些最新进展?《你好 我的城》特别节目“长安文物知多少”为您真实记录,精彩呈现。
作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中,有着丰富且特色鲜明的古迹遗存。其中,位于中兆村M100大墓中,有多幅具有十六国风格的壁画。该墓壁画内容形象简单,未见人物形象,只是用墨线绘出屋檐、鸱吻,用红线绘制了立柱和斗拱。为了进一步展开对这几幅壁画的保护和修复,考古人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分析手段。
虽然墓中环境便于考古人员进行壁画的分析研究,但在接触空气后,并不利于壁画的长期保存,因此,考古工作者要在回填覆盖和揭取壁画等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对于壁画的揭取,考古工作者可谓下足了功夫。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墓中壁画的完成性,方便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他们要在壁画的原始结构和非原始结构之间达到完美的平衡。
除了墓道中的壁画,考古工作者对棺床上壁画也进行了揭取保护,并进行修复。在十六国大墓棺床上壁画修复的现场,我们看到了部分壁画修复的过程。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汉唐大统一期间重要的过渡阶段,其中前赵、前秦、后秦均以长安为都城,因此,十六国大墓中的壁画分析,对研究历史上的古代民俗、风俗、艺术风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一线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感召下,甘于寂寞、无私奉献,践行着文保人的使命和担当,不断为我们还原着历史的风貌,夯实着西安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底蕴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