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艾米杰 韩宗宪 通讯员 常丹)经过G244宝鸡凤翔段时,远远可以望见一座高大威猛的彩绘泥塑造型“坐虎”。这里就是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称的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

六营因明太祖朱元璋的部将李文忠率领的第六营在此屯兵而得名。六营彩绘泥塑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六营村党支部审时度势,以泥塑产业为龙头,建设民俗村,挖掘秦文化根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逐步走出了一条泥塑产业与文化旅游互推互进发展之路。

“泥耍活”成了“金蛋蛋”。早年间,六营泥塑只是作为人们闲时的“耍活”,造型单一、色彩朴素,销售挣钱更是谈不上。20世纪80年代,在以胡深、胡新明为代表的优秀传承人带领下,六营泥塑不断改进工艺、推陈出新、升级包装,开始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入21世纪,六营泥塑产业突飞猛进。2017年,泥塑“凤尾鸡”以其夸张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深刻的寓意一举成为央视元宵晚会吉祥物,自此,六营泥塑名扬四海。2019年,六营村党支部创新提出“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传承泥塑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建成泥塑陈列厅等。村民生产的泥塑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破解了散户销售难的困境,泥塑产业从单打独斗转而抱团发展。合作社继而召集泥塑艺人,对泥塑产品进行创新改良,“平安马”“富贵羊”“福寿猪”相继入选为国家生肖邮票主图案,“麦客”“抗疫战士”“消防员”等新时代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到2020年,全村已有1200余名农户从事泥塑生产,月产泥塑3万余件,当年实现产值5830万元,小泥塑已然成为群众致富的“大产业”。“以前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现在坐在家里就有人网上订、上门买,以前不值钱的泥娃娃,现在成了发家致富的金蛋蛋”,村民胡小红激动地说。

“小乡村”成了“大景区”。2016年,六营村抢抓凤翔大东湖景区开发建设契机,按照“一园两环七大功能区”规划设计,聚力打造六营民俗村。到2020年,相继建成中国泥塑园、民间工艺传承体验区、综合展示区、旅游服务区、牡丹观光园、农家风情园、泥塑公园等,延伸出民间工艺特色体验游和西府乡村风情体验游两条旅游环线,将泥塑产业和乡村休闲游深度融合。2021年,六营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实施“书记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陕西政辉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投资1.2亿元实施六营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及凤翔小吃体验街项目,建设小吃一条街、传承人之家、关中民居四合院、文创中心、生态智能停车场,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改造提升泥塑文化广场。昔日默默无闻的小乡村,已经成为鼎鼎有名的大景区,一条“彰显泥塑、打造精品、带动旅游”的融合发展新路正在铺就,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已经点燃启动。

静悄悄”成了“热闹场”。得益泥塑产业和旅游景区带动,六营村的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村党支部联合胡新明大师投资500多万元建成民俗艺博园和传承人之家,集西府手工艺品生产、收藏、演示、展示、销售为一体,成为中央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研学基地,与毗邻20多所中小学校建立学生传统文化体验合作协议,每年有超过万余人次来此研学习作、传承体验。与此同时,六营村先后承办全国泥塑绝活大赛、宝鸡市“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宝鸡市文化旅游节暨凤翔泥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旅游扶贫产品展销会、“先秦古都·醉美凤翔”旅游景区及精品线路推介等大型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六营赏景游园、娱乐休闲、品尝美食、体验民俗,年旅游人次达150万,旅游综合收入3000多万元。

“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一块块光彩夺目的“金字招牌”招引着八方来客、引领着六营美丽乡村阔步前行。“我们将会把老祖宗留下的“泥娃娃”打造成振兴乡村“金娃娃”,发展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让六营更美,村民更富”,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满地说。

关键词: 手工艺品 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