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商洛一个偏僻的农村,幼年的艰苦生活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了生活,他来到了铜川,没有路费就贷款100元。30多年来,他将辛勤的汗水挥洒在铜川这片热土上,凭着执着和吃苦精神,实现了从农民工到高级工程师的华丽转身。他就是铜川市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舒玉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贷款100元做路费,睡过废弃窑洞”刚毕业就只身一人来到铜川打拼生活
1971年出生在商洛的小山村,中学毕业后,只身来到铜川,找到一处因持续渗水被废弃的窑洞居住,用废弃砖块在窑洞地面的水中铺设小路,捡拾废木板和砖块支起了床铺,这便是他刚到铜川最初的落脚处“1989年刚中学毕业的我在信用社贷了100元作为路费来到铜川,刚来时在一个废弃的窑洞里落脚,在石渣场做过装卸工,在锅炉房做过临时工……”说起当初离开家乡来铜川打工过往,舒玉民感慨良多,十几岁的孩子,刚步入社会就只身来到异地他乡打拼,其中的艰辛然他迅速成长,也正是艰辛的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当时在国营工厂锅炉房做临时工,一天中午下班后,工厂车间突发火灾,在紧急关头,我冲进去从大火中救出三名女工,让工厂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而我两处烧伤,衣服烧毁。”舒玉民说,因此,厂方破格把他安排到办公室成为国营厂职工,做起宣传、文件起草以及收发工作。
有了稳定的工作,他便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学习生产工艺流程等知识。“当时领导看我还不错,就推荐我报考陕西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继续深造,被录取后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圆了我的大学梦。”舒玉民说,后来企业改制,他自愿到一民营企业参加项目筹建,在一次项目推进会上,当时他正患肠梗阻住院手术治疗,得知会议决议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他立即拔掉输液管,勒紧绷带赶到会场,“当时我刚做完手术,打着绷带,站在会议室向主管领导汇报了施工意见和方案,最后重新开会讨论协议,一次性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舒玉民告诉记者,当时伤口崩裂血已经渗出,他也此造成感染,此后一年多只能通过插管引流进行康复,但因项目建设需要,他每天依旧插着引流条坚守工地现场,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正是凭着拼搏精神和十足的干劲,他从一个农民工成长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并成为了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工作内容虽然变了,有些地方根本不懂,但工作态度不能变,所以我只能白天工作跑业务,晚上加班学习材料、创新工艺流程。”舒玉民说,经过5年多的苦干,他编写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多份;发表《探寻中国人与西服的渊源》《中国西服的改良途径》等理论文章10多篇;申报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4项。面对成绩他只是淡淡一笑,说到“我是农村娃,只认一个道理,那就是‘付出就会有回报’,所这些成绩并不代表什么。”
“我没事就喜欢走一走、看一看”当选铜川市政协委员后积极建言献策
“随后,我就当选了咱铜川市政协委员和新区知新会会长,但我不习惯坐办公室,所以没事了就喜欢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比较关心咱老百姓需要啥。”舒玉民说,在通过走访、调研对于脱贫攻坚和民营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形成调研成果30多份,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30多件。“在疫情期间,防护服和口罩紧缺的情况下,我以高于日常3倍工资招聘熟练缝纫工、紧急召回就近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和防护服。”舒玉民说,同时他出资1万多元购买口罩捐赠疫情防控一线。随后,又成立“知新联会党员突击队”,带头捐款5000元,开展“一分钱也是爱”活动,组织捐款捐物价值150多万元,“这些都没啥,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政协委员,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刚好也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义不容辞。”
“铜川是好人之城”愿意为好人之城做一点事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先后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陕西省委统战部授予“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被陕西省工会评为“陕西省热爱企业优秀员工”,连续两届被铜川市委、市政府授予“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被市政协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政协委员”等多种荣誉称号。“这些只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今后还是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舒玉民说。
工作多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和政治身份经过数次变化,但是他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习惯永远不会变。“昨天的太阳晒不干明天的衣服,昨天已经成为历史,铜川是好人之城,我也愿意为这座城市做一些事情。”采访最后舒玉民告诉记者。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张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