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的文化符号,饱含着陕北人的精神寄托,代表着独特的精神标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风貌,赋予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浓郁地方特色,2008年陕北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陕北民歌,2018年,榆阳区建成了全国唯一的陕北民歌博物馆。

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在第一篇章《千年老根黄土里埋》,就被陕北民歌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伴随着一段婉转悠扬、慷慨激昂的陕北民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陕北农民站在黄土高坡上引吭高歌,曲调在群山沟壑间回荡的场景。歌声里带着浓厚的黄土气息,蕴藏着苍凉悲壮但又大气乐观的精神情愫。

一首嘹亮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长廊里回响,无数年的辗转传唱,让民歌有了沉厚的韵味。1942年到1944年鲁艺大规模陕北民歌采集活动,在陕北搜集到的民间文学材料加以整理中,筛选出400多首陕北民歌,编为《陕北民歌选》。标志着陕北民歌从口头传唱到书面记录的第一次转变,是陕北民歌发展历史的里程碑。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镜子,是陕北人民的喉舌,是陕北人民的忠实伴侣,我们有责任拓展陕北民歌地域文化和文化生态,了解民歌,学习民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祖国的精粹和劳动人民伟大的精神生生不息。”陕北民歌博物馆讲解员孙悦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为陕北民歌增加了新的内容,形成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也表现了人们对领袖的爱戴以及对革命的热情。

“之前一直没时间来看,这次趁着元旦假期来陕北民歌博物馆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市民张恒说,作为榆林人应该主动了解陕北民歌,把陕北民歌的文化传承下去。

据悉,为做好文明旅游工作,陕北民歌博物馆对参观环境不断提升改善,在馆内设置了多处提醒标识,通过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心便捷的参观体验,创造文明、和谐、舒适、安全的旅游参观环境。此外,陕北民歌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坚持每天对场馆内外进行消杀,并对安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对游客反复宣讲安全参观知识,确保游客安全、文明参观。

华商报记者 赵峰 编辑 张晗

关键词: 陕北民歌 黄土高原 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