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法治日报记者 郑剑峰
法治日报通讯员 贺晓东
近年来,陕西省神木市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整合诉调对接资源,从被动收案向源头治理转变,从单向调解向多元调解转变,通过前端、中端、末端三端精准发力推动纠纷化解。
“工作中,我们下好先手棋,赋能前端无讼治理,搭建了‘一室两站’平台。”神木市法院院长刘宝林告诉《法治日报》记者,法院在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城区部分街道和社区成立4个“法官工作室”,依托网格在乡镇设立17个“诉源治理工作站”,会同矛盾纠纷多发的行业和发改、公安、卫健等单位设立9个“多元解纷工作站”,实现了触角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神木市法院还组建了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和N名人民调解员组成的“1+1+3+N”诉前团队,采用“诉前调解+诉前保全+诉前鉴定”新模式,通过诉前保全、诉前鉴定与诉前调解无缝衔接,在保全财产的同时,强化诉前调解和诉前鉴定工作,进而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近三年,诉前调解1019件,调解成功率达75.46%。
在中端,神木市法院使出组合拳,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办,充分发挥委托调解、联合调解优势,实现快调、精审的目标;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定期邀请调解员、乡镇主要领导、村组负责人等座谈调解诉讼矛盾纠纷,将诉讼服务窗口前移,法官定期下基层进行法律宣讲和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双向调解方式有效化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矛盾;凝聚行政调解合力,协调市发改科技局设立价格认证中心驻法院价格争议调解工作站,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调处价格争议纠纷,成效明显。
据介绍,2020年以来,法院通过速裁方式审结案件8489件,占民商事结案总数的37.24%,基层法庭累计调撤案件4418件。
为促进末端规范引导,神木市法院通过四个强化打好主动仗,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强化判后答疑,在送达法律文书时附判后答疑告知书,并采用电话、网络或视频答疑等形式,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强化司法建议,及时向相关单位、行业发出司法建议,推动问题解决;强化执源治理,推动建立“网格+执行”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执行事务中心,凝聚执行合力;强化案例引导,开展巡回审判、举办庭审观摩,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的全过程。
“立足新起点,我们将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助力全市高标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刘宝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