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又来了?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花300万采购核酸检测服务,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这则项目中标公告发布于2023年1月17日,其中显示,两家公司以单人单检15元、多人混检3元的顶格限价中标了,合同履行期限为合同签订后1年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冠早就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已经早就远离我们的生活了,可以说,本轮疫情基本上接近尾声,为何高校还搞大规模的采购?
有个细节值得注意,本次招标采购,并不是1月17日进行的。它最早发起是2022年11月26日,后因有效投标人不足三家,12日26日发布流标公告。但12月27日,再次发布公开招标公告。
发起招标到流标,再到二次招标的一个月中,我国的疫情防控,发生了巨大转折——12月7日,“新十条”正式发布,常态化、大规模核酸检测正式退场。
这意味着,核酸检测的需求大幅减少。随后很多地方的核酸检测终止招标,在此前提下,陕西高校非但没有及时终止招标,还二次招标成功,着实让人倍感疑惑。
我们不妨简单计算一下,300万元的项目总额,如果是多人混检,那能做1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如果全是单人单管,也能够做20万人次。
疫情都快收尾了,哪怕高校还为一些特殊人群提供核酸检测,但哪还这么多的检测需求?
单人单检15元、多人混检3元的价格,看上去确实符合之前的限价,但要注意,1月20日,陕西再次下调了采购价格,单人单管最高限价13元。
总之,这一次中标公告,处处透露着难以解释的诡异。很多人怀疑,是不是高校和检测公司之间有利益往来,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套取高校款项,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核酸检测公司难道是校长亲戚开的?
也有一些网友提到,此次核酸招标,可能是给之前项目结算埋单,因为之前可能为了及时提供检测服务,还没签合同走程序,所以这次“补票”。
这一说法也很难解释通——首先,其中明确提到,“合同履行期限为合同签订后1年内”;其次,此次招标经过了流标,既然是为已经发生的采购服务,重新走一个结算的流程,那为何安排得如此粗陋,以至于需要两次招标的折腾?
大家都知道,年底是各单位财务清算的节点,都要结算清账。而此次采购,流程横跨2022年和2023年。只是走个流程的话,不至于招标工作疏漏到如此程度,给自己平添麻烦。
当然,现在的招标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高校作为公共机构,花钱会接受外界监督,所以真的胆大到在后疫情时代,还敢通过核酸检测大规模捞钱,可能性其实不高。
高校不敢,核酸公司也未必敢接这个活。不过,要让我们善意地相信只是程序乌龙,相信没有利益往来和输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是得给这300万元一个明确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咨询中标的核酸检测公司,在表明身份后,却被以“此事不方便透露”为由挂断了电话。既然招标在网上都公开了,还有什么见不得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