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即将赴京的政协委员,新一任台盟陕西省委会主委陈玉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是新委员,自己要利用全国政协这个更高的平台,为促进陕西经济建设方面去提一些议案,发挥我们台盟的特色。陈玉玲提交的议案是关于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陈玉玲指出,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图】

为此陈玉玲建议: 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从唯职称、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向重品行、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转变。

科学考核引导政府简政放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破除行政对人才评价工作的过度干预,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将评价、使用和激励的“指挥棒”更多地交给用人单位,提高企业人才评价话语权、人才使用自主权。

优化人才评价结果使用。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让评价结果成为人才选拔任用的“风向标”,强化“庸者下、劣者汰”的约束倒逼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新一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期间,我带到两会的议案是建议改进“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因为我是做偏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的问题主要在县域,近几年,国家对于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目前在相对进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现有很多的问题都要重新定位思考,所以,我今年的提案聚焦的是课后服务。

在杜海峰看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不仅对原来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自己知识体系的丰富与拓展提出了新要求。杜海峰希望能在履职过程中,更好服务于陕西的发展,为三秦父老的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袁京连在今年两会,准备了一份关于高质量建设发展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议案。

袁京连建议,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安民”为支撑点,强化物资储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1分钟”应急体系。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和社区“微型急救所”“微型消防站”,确保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保障物资流通。

以“便民”为出发点,健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的“5分钟”生活保障体系。完善居民生活服务设施配建规划,细化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配置,如便民服务网点、公共卫生间、幼儿园、社区书屋、口袋公园、便利店及快递驿站等。

以“利民”为立足点,集合“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完善“10分钟”服务体系。综合配置生活服务各类业态,满足多种功能保障需求。如公交车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学、社区公园、健身房、菜市场等。

以“惠民”为落脚点,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创新,坚持“六个思维”(共享思维、差异化思维、可持续思维、本地化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根据人口密度、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创新社会综合服务,打造功能完善的“15分钟”特色生活圈。

“15分钟城市生活圈除了要建设超市、商场、药店、公园等‘硬件’外,更要考虑市民切身的‘软件’需求。”袁京连说,比如,布局是否合理、数量是否充足,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物资保障和供应体系是否完备等等。

袁京连表示,作为一名农工党员,我会立足陕西实际,围绕美丽陕西、促进陕西建设,发挥党派优势开展调研、提出有效建议。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关键词: 全国政协 评价机制 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