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市实现GDP11486.51亿元,相比2021年增长了798.2亿元,名义增长速度为7.5%。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同比增长4.4%。全市13个区县中有12个相比上年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有7个名义增速达到8.0%以上。

西安历年GDP对比


(相关资料图)

西安各区县2022年GDP

其中,雁塔区GDP达到了3005.56亿元,总量占到全市GDP的26.2%,继续稳坐中西部第一区的位置。未央、长安、碑林位列千亿级别第二梯队,分别为:1563.53亿元、1418.28亿元、1112.56亿元;莲湖、新城、灞桥位列500亿元-1000亿元第三梯队,分别为:820.29亿元、672.83亿元、663.18亿元;高陵、鄠邑分别为388.82亿元、341.27亿元;阎良、临潼、周至、蓝田分别为:288.53亿元、267.08亿元、160.7亿元、157.01亿元。

西安13个区县GDP排名

雁塔区作为全市经济总量第一区,2022年GDP成功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具体值为3005.6亿元,以行政区划分GDP总量高居中西部第一位。相比2021年增长了280.4亿元,增量占全市增量的比重超过35%,名义增长速度为10.3%,比全市增速平均值高了2.8个百分点,增长情况较好。

未央区2022年实现GDP1563.5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相比2021年增长了126.3亿元,增量居全市第三位,名义增长速度为8.8%,比全市增速平均值高了1.3个百分点,增长情况也是不错。

长安区2022年实现GDP1418.3亿元,位居全市第三位。相比2021年增长了148.8亿元,增量仅次于雁塔区,居全市第二位,名义增长速度为11.7%,高居全市第一位,比全市增速平均值高了4.2个百分点,增长情况在全市范围内相当出色。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长安区2023年GDP有望冲击1600亿元。

城三区碑林、莲湖、新城2022年GDP位居全市第四至六位,GDP值分别为1112.6亿元、820.3亿元、672.8亿元,其中新城区相比2021年增量为32.9亿元,在城三区中最高,而莲湖区相比2021年则出现了下滑,减少了10.8亿元。

灞桥区、高陵区、鄠邑区、阎良区、临潼区、周至县、蓝田县2022年GDP依次位居全市第七至十三位。其中鄠邑区相比2021年名义增长速度高达28.3%,在全市遥遥领先;而周至县凭借着全市第四的名义增速,成功反超蓝田县。

西安13个区县人均GDP

雁塔区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为208.66万人,是全市13个区县中唯一人口达到200万以上的地区。以此人口数量为基数计算,雁塔区2022年人均GDP约为14.4万元,位居全市第二位,比全市人均GDP值高了5.67万元。在人口基数如此大的情况下,人均GDP能有14万元以上,表现值得肯定。

未央区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为158.83万人,人口数量在13个区县中位居第三位。以此人口数量为基数计算,未央区2022年人均GDP约为9.84万元,位居全市第四位,比全市人均GDP值高了1.11万元。

长安区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为162.2万人,人口数量在13个区县中仅次于雁塔区。以此人口数量为基数计算,长安区2022年人均GDP 约为8.74万元,略高于全市人均GDP值。

全市人均GDP最高的区县是碑林区。2021年末,碑林区常住人口约为75.68万人,以此人口数量为基数计算,碑林区2022年人均GDP约为14.70万元,比全市人均GDP值高了5.97万元。

2023年,雁塔区:

2022年,雁塔区连续13年荣膺全省“五强区”之首,名列全国百强区第16位,继续领跑西部城区。

2023年,雁塔区将:

聚焦全域秦创原目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宜家荟聚、南飞鸿二期、山姆会员店等重点项目建设,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引进内资36亿元以上;实施44条市政道路建设,新建提升8个绿地广场,推进“5G+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年内完成5个村回迁安置、10个项目不动产初登;将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将高标准建成“两馆一中心”,高品质完成雁南公园提升改造;建成区级公办养老院,投用8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提升27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建成7所学校,新增学位7140个。

2023年,未央区:

推动133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年度投资28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推进未央·西航科技产业园二期建设,做大航空动力制造产业集群;发挥西北有色院新材料双创示范基地作用,提速长安大学、陕科大等高校秦创原分平台建设,做实秦创原未央“1311”示范工程。

积极融入“北跨”战略,推动渭河两岸道路互通、产业互联、优势互补,实现“工作在渭北、生活在未央”,打造西安“北跨”发展的“桥头堡”。今年新建精品小公园12个,打造凤城八路等6条绿化示范街。加快西航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朱宏路体育运动公园建设。

加密学校布点,探索与驻地高校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服务“双中心”合并建设运营模式。做实城中村整治“收回、增收”后半篇文章。

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路径。推进汉文化研学农业生态园、西安汉城绿色农场等项目建设,做好阁老门村、张家巷村“乡村+文旅”试点,力争李下壕旧村落改造项目一期上半年开业运营。组建大遗址研究同盟,深度研究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2023年,长安区:

加快建设西部强区。着力构建“两塬加一川”高标准农田示范带。加快构建西沣路和雁引路沿线工业聚集区“两翼齐飞”发展格局,引进优质工业企业20家以上。推进省、市级旅游特色名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力推动200个、总投资额达2642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举办招商活动4场以上,签约总投资超200亿元的优质项目20个以上;引进2个区域总部项目、5个重大产业项目。

大力推进学城、创城、产城“三城融合”,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40家,储备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少于80家,遴选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家以上。

积极创建县城建设示范县,全力保障西康、西十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地铁15号线航天城站周边区域城市更新,全面加快贾里村等9个安置社区建设。

加快长安唐村·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引镇、太乙宫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启动建设5个片区15个村环山路沿线乡村建设示范带,努力创建一批“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地质文化村镇”。

改扩建提升学校27所;主动配合秦岭国家公园和大熊猫科学公园建设;全力保障引汉济渭二期工程建设。

2023年,碑林区:

“高标准”推进“文旅+”“科教+”为先导的“24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实施总投资443亿元的20个市级重点项目和总投资884亿元的86个区级重点项目。

全力服务保障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和小雁塔片区建设,推进顺城巷、竹笆市等历史文化片区及历史文化街巷建设;加快构建以钟楼—南门国际高品质消费中心为核心,以太白路、东二环等商圈为支撑的多区域消费热点,持续开展应季促消费系列活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打造国家级商贸流通节点城市核心示范区和时尚消费目的地。

新组建4个市级“名校+”共同体,加快市十二中、建国路小学等6个校园提升改造,确保市八中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打造市八十六中和小雁塔小学高品质教育园区。新建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改造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启动南稍门十字、交大二村地铁上盖物业项目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测绘路片区、草场坡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推进口袋公园和绿地广场建设,提升市政道路4条,新建提升公厕6座。

2023年,灞桥区:

抢抓西安“东拓”机遇,全力服务保障西安东站和西延、西康、西十高铁建设,以及地铁5号线、国道210建设。坚持规划引领,优化路网布局,打开做靓城市“东大门”,启动7个老旧小区、16条道路建设和6条高压线迁改,加快绕城高速周边安置楼项目建设,打造西安东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新型纺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个先进制造业,加速落实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抢抓机遇做活服务业,积极发展物联网、大数据、软件研发等数字经济,布局高端商贸、星级酒店等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做精都市农业,精心策划组织樱桃、葡萄采摘旅游节,打造优质民宿集群,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

建立“五个三”工作机制,健全“周调度月总结季观摩”制度,强化服务协调,确保秦创原产业化基地、白鹿云水台等91个重点项目按期开工,全年实现有效投资200亿元以上。坚持精准招商,由区级领导担任“招商链长”,组建5个招商分队,赴京津冀、江浙沪等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引进项目不少于10个,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

加快红旗水库溢洪道及下游综合治理。筹划霸陵博物馆建设,启动霸陵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申报立项,统筹推进“三馆一中心”新建和工人文化宫改扩建。围绕半坡仰韶文化、“汉三陵”、老纺织厂等遗址遗迹,灞柳风雪、“陈忠实·白鹿原”等文学意象,打造一批核心文化IP,创设更多可触摸、可回忆、有温度的城市街区、艺术园区。

加快62中、东城一中改扩建,启动纺织城小学、三殿中心小学等学校安置重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十里铺骨科医院建成试运营,全年新增保障性住房1000套。

2023年,鄠邑区:

发挥紧邻秦创原“总窗口”和西安“双中心”优势,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企业,全力做好拟上市4家企业的全面服务保障。加快年度投资110亿元的27个市级在建项目建设。

以祖庵古镇为龙头,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承接高新区环山路以南24平方公里社会管理事务,全面打造沿环山路片区的国际艺术村落,高标准举办第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大秦岭国际艺术节。深化与西旅、西农投集团合作,完善天桥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推进曲水稻香现代农业产业培育。

推动涝河两侧1000米范围内工矿用地全面退出。力争3月底前实现西户铁路、西成高铁密集化公交化运行,京昆高速鄠邑段改扩建10月底全面通车,环山路鄠邑段改造提升11月底完工,西户快速干道鄠邑段今年实现基本通行;深化与新城、碑林基础教育合作共建,加快区疾控中心、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建设。

2023年,临潼区:

建立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实现31个市级在建项目、130个区级在建项目二季度全部开工,年度总投资274亿元以上。

聚力打造大都市近郊型特色现代农业先导区,将番茄种业智慧谷打造成全国种业一二三产业融合集聚区。聚力打造关中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聚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构筑“一体两翼”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深化与经开区等开发区合作,打造“人文产城”一体的渭北新城。加强与省交控、中铁一局、陕建等大型企业的片区化整体合作,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力保障西安东三环至临潼公路等重点工程,加快芷渭路、骊渭路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建好4.5平方公里试点区。全年打造20个示范村、139个重点村、67个清洁村。建成秦汉九年制学校及区第二幼儿园等30个民生项目。

2023年,周至县:

统筹空间布局和城乡规划,加快城河生态停车场、金周大道环境整治提升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县城集中供热等市政公用配套项目建设,加快环山路两侧村庄改造提升,建设美丽村庄示范片区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美丽村庄20个,推动美丽乡村连点成线、织线成面。

全力抓好139个总投资545亿元的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完善62个总投资258亿元的前期储备项目手续,力争年内重点项目投资额突破205亿元。加速推进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鄠周眉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跟进周乾高速公路、杨哑路提升改造、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等项目服务保障。

加快猕猴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期)基础设施、科研站所等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以新合作推动新发展,进一步健全与高新区合作机制,强化园区发展保障,推进比亚迪二期、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项目土地征收,力争年内完成投资80亿元。加快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尚龙大道二期、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园区联通快速通道,促进“两园”融合、协同发展。聚焦研学在周至、康养在周至、旅居在周至“三张名片”,持续开展“源来周至·多来多福”系列旅游推介活动,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旅游品牌。

2023年,蓝田县:

打造川塬果蔬、横岭畜牧、山区特色种植三大产业板块,将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民宿、美丽乡村等深度融合,走出现代都市农业新路子。依托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孵化电商主体100家。

推动猿人遗址、荞麦花海等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旅游风景道、骑行专线等“慢游”设施建设,实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发展特色民宿50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3条,争创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

推进县门街东延伸片区、陈沟岸片区综合改造,实施向阳路、迎宾北路、健康路等重点市政道路改造建设。改造老旧小区11个,新增公共停车位600个,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县体育中心建设。实施城市街景营造,新增城市绿地2万平方米,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县城。

实施第三批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推进14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办好蓝田厨师学校、蓝田家政学校,建好蓝田汽修学校,培育职业技术人才1.7万人,建设地域特色劳务强县。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

- END -

长安范儿

有态度的生活方式

最有范儿的生活服务型平台

与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