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宜君,还有些冷。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驱车近40分钟,记者一行来到铜川市宜君县尧生镇。
【资料图】
走进宜君县尧生镇卫生院,推开理疗室的门,不大的房间里有20名患者在这里进行中医治疗,有的身上扎着针、有的背部拔着火罐、有的正在接受中医师的按摩推拿。“孙大夫你看看我这个腰特别疼”“孙大夫,我这脚麻,你给我看一下”,问题很多,孙建平很忙,一会坐堂问诊,一会给患者扎针。
小小的诊疗室内,被来自本乡镇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挤得满满当当,艾草的香气布满了整个房间。这些患者大部分都是附近乡镇的村民,趁着农闲期间前来问诊,调理身体素质,都是孙建平的“老顾客”。
孙建平是宜君县尧生镇卫生院院长,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他每个周末都会深入到乡村的每个角落进行入户巡诊,与贫困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等成为了关系密切的朋友。
2岁多那年,孙建平得了肺炎、发烧昏迷不醒。父母带着他看遍了所能去的医院都没有好转,邻里乡亲都说这孩子没救了。在三年多绝望的求医之路中,直到遇见了民间中医王振中,他们才看到了希望,仅三服药就治好了他的肺炎,从此中医的种子在孙建平的心里慢慢生长。
“当时我就觉得中医很神奇,后来就选择了当一名医生。我想用自己的医术,救治更多的百姓,回馈自己的家乡。”孙建平说。刻苦努力学习的孙建平1986年从铜川煤炭卫校毕业后,为了更好地为当地的百姓服务,只身投入到了宜君乡镇卫生院工作。从此之后,他就通篇背诵百种常用药理药性、学习中医典籍、以身试针学习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孙建平除了学习书本中医理论外,先后多次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工作30年来,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外、妇、儿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诊疗能力,尤其对风湿骨关节病、消化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拥有独特的见解,因此很多患者长途跋涉来找他看病。
“病人来一趟不容易,来了就要给他们用心地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孙建平经常奔波于县城和农村,有时到县城开会也牵挂着医院的病人,县城的患者提前约他治疗,医院有病人又得及时赶回,他家住县城,却经常回不了家。平日里,孙建平所在的孙思邈中医堂的门诊量每日可达到100余人次。小小的诊疗室时常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为了节约时间,他一天只吃一顿饭,经常从早晨八点多一直忙到下午四五点,患者全走了,他才吃点挂面充饥。
农村出身的他对黄土地上的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是高额工资的诱惑还是单位人员调整都被他谢绝了,孙建平坚定地说:“我哪里都不去,老百姓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这里就是我的家。”
谈及孙大夫的医术,来看诊的患者纷纷叫好。其中一个刚在腿上扎完针的中年妇女用手指着墙上挂着的锦旗说:“这旗子上有黄陵滴、洛川滴、铜川滴、西安滴、湖北滴,孙大夫名气大着呢!”
他最懂基层劳苦大众的疾苦,在长年累月的看诊中,坚持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
“孙大夫不仅收费便宜,看病还准,我们只要身体难受了就过来,孙大夫扎个针再加几副药就好,花不下多的钱。”
“孙大夫要是走了,我们这些老年人就没有现在这么幸福了!”
农村人向来都是朴实纯粹的,讲究两个字——实惠。尧生镇东舍村村民郭万海告诉记者:“过去看病到大医院花费太大了,挂号和检验费就是几千元,算上治疗就更多了,还有生活费用,看一次病一年白干。”
像郭万海这样想的人在农村不是少数,他们常年务农务工,腰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的困惑不能根治,只能缓解,而大医院动辄几千元的消费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增添了负担,辗转反侧乱投医最终选择了到离家近的尧生镇卫生院进行治疗,从此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几年来,孙建平以师带徒的形式先后培养中医药人员5名,定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他常常教导跟随他学习的医护人员要学精本领,用真情对待每一个患者。
在药房抓药的医生胡艳玲是徒弟之一。对于她来说,师父的一言一行都是她学习的榜样。
“他是一个很有耐心和爱心的人,来求诊的患者无论贫富都一视同仁,从早上上班到下午四五点,我师父就一直在忙,吃饭时间都没有,只要有患者来找他看病,他都竭尽全力治疗,从不推脱。”胡艳玲说,2020年,孙建平因病住院,原本手术后要休养两月,可他休息一周后就回到岗位上了,因为十里八乡的患者已经等了很久。
“为人为医,厚德博爱。既然选择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居民,更加考验我们的医德。”
2017年12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民网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最美中医”评选活动入选名单揭晓,经过一年多的审查、评选,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中医药工作者被确定为“最美中医”宣传活动的宣传对象,陕西省一共有3人入选,
其中孙建平是铜川市唯一入选全国“最美中医”的医生。
在孙建平看来,作为在基层工作的医生,他能做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花最少的钱,受最轻的痛,治最大的病,让健康扶贫惠泽到千家万户。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周佳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