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973年,在咸阳市渭城区药王洞村北约400米处的一个居民区中,唐初少数民族将领契苾何力之子契苾明的墓葬开始发掘。尽管发掘时该墓已被破坏,但依旧出土了三彩器、瓷器及其他随葬品等700多件,且品类齐全,档次很高。其中就有胡人牵三彩单峰驼,以及胡人牵三彩马,现均收藏于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
胡人牵三彩单峰驼
胡人牵三彩单峰驼中,胡人俑深目高鼻,络腮胡,头戴“山”字形帽,身穿深绿色翻领酱黄釉燕尾胡服,造型生动。单峰驼,引颈昂首,做张口嘶鸣状,背部拱起,通体施有赭、黄、乳白色釉。驼俑体型高大,造型独特,保存完整,属于三彩中的珍品,弥足珍贵。
在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驼俑中,大多数驼俑都是双峰驼,单峰驼的很罕见。骆驼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可分为单峰驼和双峰驼,在中国内陆看到的大多数是双峰驼,而单峰驼主要生活在印度、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地区,进入中国内陆的骆驼队伍基本上是双峰驼。单峰驼和双峰驼生活习性不同,装载货物的支架也不同,一般很难混合编队。在丝绸之路西段,运输任务由单峰驼队承担,到了一定位置便将货物移交给双峰驼队来完成。
唐代胡人牵三彩单峰驼在咸阳契苾氏墓出土,是唐代中外贸易繁荣的见证。契苾氏繁衍于古丝绸之路,对骆驼自然不陌生,在墓葬的陪葬品中出现了骆驼的形象,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胡人牵三彩马
胡人牵三彩马,马身是酱黄色釉彩,面呈白色,膘肥体健,张口露齿,竖耳,颈部粗壮,腿部强劲有力,透射出健壮之美。马体有鬃槽和尾孔,当时是用真实毛发制作,但因氧化作用,毛发已分解,只剩下鬃槽和尾孔,展现着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先进的制作工艺。牵马俑为胡人面部,特征明显,深目高鼻,佩戴白色簪帽,身着酱黄色绿领燕尾服,双手做牵马状,造型生动写实性强。胡人表情恬淡安详,马则是张口嘶鸣,动态十足。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因为在第二次烧制的过程中,釉料会加入铅作为助溶剂,而铅的熔点比较低,所以在烧制过程中,釉料会相互融化,浸润,形成斑驳陆离,千变万化的色彩,绚烂多姿。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疆域辽阔,文化繁荣昌盛。胡人牵三彩马,正是大唐时代风貌的写照,充分诠释了唐代丰满,健美,阔绰的艺术特征,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贸易的生动场景。
华商报记者 陈永辉 实习编辑 张敏 兰昕 实习生 孙博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