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底

西安获批建设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进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登高晋位的新阶段

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一个个科技成果正加速转化

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西安竞逐新赛道

激发出强劲动力

......

在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的

西安“双中心”建设

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

一场“追光计划”正悄然进行

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成投用,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主体打通了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批量供货的完整链条。

9月6日,西安光电子先导院科研人员对全自动键合设备进行调试。(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一系列光子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让西安在光芯片研发生产上走在了全国前列。

陕西“追光计划”牵头单位之一——中科创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米磊说,依托丝路科学城,数百家企业形成:

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

光子材料与芯片

光子传感

三大产业集群

正把西安打造成为全国光子产业原始创新高地和国家光子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有了“追光”的轻快步伐

也需要处理复杂数据的“最强大脑”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西部首个、全国第二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匹敌150万台家用电脑的算力,24小时内可完成数十亿张图像、10年左右的自动驾驶数据的处理。

9月6日,工作人员在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进行日常机器巡检。(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中心上线至今一直保持95%以上的使用率,已链接生态伙伴180多家。”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介绍,中心为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提供“即租即用”共享算力服务,通过赋能科技、赋能产业形成产业聚合。

(新华社记者 张曼怡 摄)

今年6月,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

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将与西安的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

等产业深度融合、紧密联结

走出一条特色人工智能发展道路

以新兴产业的壮大作为

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西安培育形成了

大数据、人工智能

增材制造、机器人、卫星应用

五大新兴产业

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

前瞻布局生命健康、类脑智能、氢能与储能等一批未来产业,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开放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赋能新兴产业聚集成势。

“短短一年时间里,眼前这1200多平方米的水泥地、毛坯房就变成了装满先进设备的洁净车间、生产线。”从事传感器研发制造的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新航告诉记者,在秦创原平台的帮扶支持下,这家脱胎于西北工业大学创新团队的企业一个月内就走完了审批、选址、专利评估等流程,大大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组建难度,加快了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速度。

9月6日,工人在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检查产品。(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创新孵化器

秦创原经过两年多建设

正加速释放科创潜能

其构建的

“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

已建成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9家

建设“双中心”、做优秦创原

为西安打造

国家创新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西安先后承担了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十余项科技创新领域的国家级试点任务。

今年上半年,西安规上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2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3%,同比增长7.8%。目前,西安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分别达到10431家和10186家。

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李建勋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西安将继续聚焦科技前沿、成果转化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让更多样品变产品、科研团队变科技企业。

竞逐产业新赛道 激发产城融合“园动力”

泾河新城以特色产业园区引领发展新动能

从隆基全球最大生产基地落地,光伏“关系网”不断壮大织密,到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产线开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集聚成势,西咸新区·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西咸新区·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正成为泾河新城打造产城融合新高地的“园动力”。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与载体,是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产业链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当前,泾河新城结合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战场,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基础配套、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把特色产业园区“发动机”作用发挥出来,为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动能、聚合力。

双碳光伏产业园 

放大每一缕阳光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西咸新区微信公众号)

“善用太阳光芒,创造绿能世界”是隆基绿能的使命愿景。近日,走进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的隆基中央研究院(一期),中试线发出低鸣声,科研人员一边查看显示屏参数一边讨论。该研究院被誉为“光伏大脑”,是隆基目前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

就在今年6月,总投资约452亿元的隆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在泾河新城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是隆基绿能在全球规模最大、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光伏生产基地,为泾河新城乃至西安光伏产业发展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此,隆基绿能累计在泾河新城总投资约780亿元,合并产业链配套总产值约2000亿元,科技成果在未来5年可达5000项,将带动5万人就业,生产电池可发电2100亿度,相当于2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一个龙头企业带起一条产业链,隆基绿能之于泾河新城,便是这样的“龙头”。“我们梳理了技术研发、光伏切片、电池、组件4个环节25项生产工艺流程数十家重点配套企业,并积极跟踪洽谈。”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发挥隆基在光伏领域的产业链整合能力,重点发展光伏、氢能、新能源等产业,着力建设千亿级光伏产业链,打造以光伏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为主体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目前,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按照“产业集聚、特色引领、协同联动、产城融合”发展思路,构筑了以隆基中央研究院为创新驱动引擎,泾河双碳光伏产业项目区、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协同区及泾河双碳光伏综合发展区组成的“一院三区”产业空间格局。在“双碳”目标加持下,园区光伏产业链“图谱”不断完善,包括拉普拉斯光伏项目、石金科技关键辅材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陕煤研究院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在内的项目纷纷落地。“光伏泾河”的形象愈加清晰。

据了解,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2家。预计到“十四五”末,园区产值2300亿元,带动就业8万余人,产生科研成果5000余项。

两链融合示范园

为先进制造业硬核赋能 

隆基中央研究院。

来到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的法士特核心配件生产基地生产车间,机器运转发出轰鸣声,工业机器人正在“工作”,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该基地主要生产新能源乘用车高速齿轮、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关键零部件、AGV自动制动系统等。机器人自动生产线不仅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产品制作精度,让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园区另一企业——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科研攻关能力同样不容小觑。该企业2022年全年设计完成60款新能源整车产品,平均每个月就研发5款整车,推动23项关键技术落地,实现新能源车销售订单680辆,为全市重卡产业链、氢能产业链强链补链作出贡献。

“园区围绕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向,助力区域打造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西安先进制造业新引擎和秦创原两链融合‘促进器’。”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发展中心主任高锐告诉记者,按照西咸新区“3+7+N”产业布局,园区依托自身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优势,立足“西部未来能源产业探索领航者、丝路沿线区域创新中心”发展定位,抢抓战略机遇,着力打造未来能源产业培育区、高端装备制造集聚区。

作为快速成长的产业高地,还有一批具有含金量的在建项目正在这个园区落地开花:宝昱装备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企业产品研发中心、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西部超导泾河新城研发生产基地将解决我国核磁共振成像仪系统、单晶硅超导磁体用超导线材及磁体“卡脖子”难题……聚焦两链融合,今年5月,全省首条氢燃料电池全自动产线开工,项目一期投产后可年产2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

目前,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在册企业159家,其中规上企业29家。到202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500亿元左右。

产城融合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美丽的泾河新城。(泾河新城供图)

“上下班公交通勤很方便,休假时逛逛静安荟奥莱或崇文塔景区,天气好时还可以到泾河边散步、放松身心。”在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工作的机械工程师丁师傅对园区生活配套很满意。

如果说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那么,好的创新生态圈就是活力之源。泾河新城紧抓西安“北跨”发展机遇,坚定“西安北跨战略核心区”发展定位,积极践行“产业兴城”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靠前、强化服务,做到优质高效服务全天候、全过程,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新引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建设。两个特色产业园区通过引聚资源、做优服务、完善生态,为现代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产城融合打造了新样板。

其中,泾河双碳光伏产业园建设的秦创原1980泾造中心、泾河新城智能电子产业园等优质载体,不仅水电气暖供应充足,“企业直通车”平台的精准服务还能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园区在南部双碳光伏综合发展区配套了人才公寓、学校、商业、住宅、医院等,将沿泾河北岸形成的滨水景观带作为生态休闲重点区域,建设以文化休闲和“光伏-低碳”为特色的“产、居、商、旅”综合区,着力提升产业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品质,让人才“来者皆安”。

而泾河两链融合示范园配套的协同创新中心则承载了招商推介、形象推广、服务企业等功能,同时也是小微企业研发设计、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政务服务便利店为企业提供了从注册、建设、运营及后期发展、经营、科技创新等一系列全流程服务。此外,园区还规划总长约116公里道路,已建成约28公里,为企业员工营造了更便捷的出行环境。

文:新华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于忠虎 吕聪

图片除署名外来源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宁 谢伟 王旭东 翟小雪

编辑:冬天

审核:彭彭、文岳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

西安报业·西安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摘编

2023年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