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
2023年9月21日是第30个世界老年痴呆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立防立治,无问早晚”。
【资料图】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老年痴呆的认识,普及科学痴呆知识,提高健康生活质量,9月21日,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了“世界老年痴呆日”义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老年痴呆的认知,强调老年痴呆病立防立治的重要性!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的胡晓辉主任、王煜医生、谢伟强医生、李婷医生、吴鹏医生、祝愿医生、高扬医生、崔鑫医生、冀建伶医生等参加了本次义诊活动。在活动现场,神经内科医生对老百姓诉说的病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给予了相应的诊断,老年痴呆病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逐渐加重的老年常见疾病,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痴呆影响着全球5000万人,每3秒钟,全球就会增加1位新的确诊病例。目前我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5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每年平均还有30万新发病例。
那么
老年痴呆有哪些常见症状?
如何早期发现?
如何立防立治?
面对一系列的棘手问题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胡晓辉主任
对此一一进行解答
老年痴呆早发现、早诊治、早受益!
老年痴呆的常见临床信号?
记忆障碍
老年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远期记忆保持较好。随着疾病发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记忆障碍最严重时,不认识自己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己都不认识。
个性和人格改变
多数患者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视空间障碍及定向力丧失
患者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如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床,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及正反,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部分患者失写、失用和失认。
语言障碍
轻症患者说话啰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虽然口若悬河,可是听者却不能听清他的话语,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计算及判断障碍
轻症患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理解,不能正确处理问题。
思维情感障碍
患者思维经常出现片断性,同时伴有情感迟钝。有时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甚至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行为障碍
患者早期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
行动障碍
多数患者出现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进食,终至死亡。
义诊
老年痴呆有哪些可控可防措施?
均衡饮食
采用超体饮食法,即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
增加健康脂肪的摄入
选择橄榄油、鱼类、坚果类食物等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红肉、花生油等。
吃精加工主食
饮食建议多吃粗粮,如燕麦、小米和全麦面包。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大脑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
适当运动
具有增加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增加脑部血流量,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如晨跑、广场舞、太极拳等,对于维持脑细胞的兴奋度,活跃度有一定的帮助,从而预防阿尔茨海默症。
积极用脑
人的思维功能是“用进废退”的,大脑接受的信息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越有生命力,平时多用脑,下棋读书看报听新闻,避免看电视等不动脑的活动方式,这样可以不断重塑脑功能,提升大脑活跃度。
防治便秘
便秘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经常便秘的人,其肠道会产生氨、硫化氢、组织胺、硫醇和吲哚等多种有毒物质,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从而诱发阿尔茨海默病。因此,老年人应积极地防治便秘,以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本质上是个老年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已经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对这个患病群体,国家社会各界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怀,提高群众认知度,早发现、早诊治。关爱痴呆老人,我们共同行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