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帅正在认真编织手串 本报记者 吕洁 摄

渭南日报 记者 吕洁

一根根色彩斑斓的线绳,通过绾、结、穿、编、绕、缠等多种工艺技巧,变成了一个个颇具特色、寓意吉祥的饰物。这个在常人看来都不简单的手工,却是渭南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小帅(化名)的“拿手活”。


(相关资料图)

五颜六色的四叶草、栩栩如生的月饼、立体别致的金蝉……近日,记者来到市儿童福利院的教室里,琳琅满目的手工编织品让人目不暇接。

“把这根绳子拉得再紧一点,这样出来的形状会比较立体,视觉上也会更好看。”只见小帅坐在教室里,手里拿着正在编织的“四叶草”,娴熟地以一根长线为轴,再将两根短线绕轴穿梭,给一旁好奇学习的弟弟妹妹演示更好的编织方式。

“整个展示台、展板上100多件作品都是小帅编的。”

“我们小帅可厉害了,自己研究出来双层编织法,能让手工编织品变得更加立体。”

“他都不用看教程,只要把绳子给他,几个小时就能搞定一个小物件。”

……

谈起小帅的“独门绝技”,市儿童福利院的“妈妈”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夸奖。而小帅与编织的不解之缘,要从去年年初说起。

那时正是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更好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市儿童福利院采取封闭式管理。大院封闭,孩子们的生活难免变得单调、乏味一些,注意力更容易被平时看着不起眼的小物件吸引。

“‘妈妈’,你手机上的挂链很漂亮,我想自己做。”

“做手工,这个很难的,你可以吗,小帅?”

小帅没有回答“妈妈”的话,只是腼腆地笑了笑,但视线却一直停留在手机挂链上不曾离开。

罢了,本就是小物件,既能打发时间,还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买回来试试也无妨。没几天,“妈妈”就从网上采购了一些编织的原材料。

当那些五光十色的线绳和珠子到手时,小帅如同打开了宝盒,他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看着长长的教程,他不厌其烦地钻研,像个小小的工匠一样。上手一试,没想到,只是几个小时的功夫,一个大红色的“中国结”挂件便出现在眼前。

“‘妈妈’,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小帅满眼发着光,咧着嘴把挂件一把塞到了“妈妈”的手里。

“我至今都记得,第一次收到这份礼物时的震惊和喜悦,谁都没想到小帅在这方面有这么高的天赋,头一次做就这么棒。”采访中,小帅的“妈妈”李艳告诉记者。

从那以后,小帅就像打开了“新大陆”,为了将作品编织得栩栩如生,他经常研究、琢磨,一边看、一边想,编完不满意,拆掉重编,直到满意为止。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他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简单的四叶草、手链可能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复杂的物件,想要做得栩栩如生,需要好几天创作。”李艳说,“有一次小帅自创编织立体的四叶草,从时间和手法上都比一般的四叶草要求更高,小帅一屁股坐在教室里,前前后后试了很多次,不断调整,最后终于成功,我们看到后除了惊叹也都为他感到高兴。”

不光在作品上用心,小帅也把福利院的亲人们挂在心上。春节、母亲节、中秋节、兄弟姐妹和“妈妈”们的生日,小帅都会默默记着,然后亲手编织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如今,福利院照顾小帅的“妈妈”们几乎人手一件手机挂链。“妈妈”们给小帅买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后来院里还专门为小帅定制了精致的饰品盒,用来存放小帅的作品。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记者看到饰品盒上的这句话,问到其中的含义。护理部主任安静解释:“向阳而生是我们福利院的一句标语,建院以来,我们秉承‘不做阿姨做妈妈’的工作理念,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开设了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医院、心理辅导中心、困境儿童班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教学和贴心照顾,用爱陪伴小帅和院里更多的孤残儿童逐光而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