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网传一条视频显示,陕西西安一家医院的收费窗口采用了“半蹲式”,让许多群众不得不蹲着与工作人员交流。医院工作人员解释称,医院为方便患者就诊,将原旧厂宿舍楼翻修改造成便民急诊和儿科门诊,平时窗口设有座椅。对于没有座椅的情况,医院表示会加强监管,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10月18日奔流新闻)

医院将旧厂宿舍楼楼翻修改造成儿科门诊,既便民利民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从出发点来说是好的。但是,受历史因素影响,部分旧楼的设计惯例放在今天未必适用,医院想要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就不能忽视一些重要细节。

视频截图

视频里,窗口内工作人员坐着,外面办事者只能蹲着或弯腰;院方回应“平时窗口设有座椅”,视频拍摄时却什么都没有。这些违和与落差,既可能让办事者生理和心理上感到不舒服,也从更深层方面,反映出医院的服务意识仍有待提高——设置正常高度的窗口,配备相应的座位,不是一件难事,改建规划之初为何视而不见?如果能在服务细节上“多想一步”,或许在提高就诊体验、缓解医患矛盾上就能迈出一大步。

2017年,随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人们对公共服务机构的“半蹲式窗口”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反思和行动。时至今日,各地多处“半蹲式窗口”已得到整改,情况有所改善,但显然谈不上根除。

“半蹲式窗口”不时出现,不禁引人发问究竟还有多少?并质疑,涉事单位为何总是等到形成舆情后才被动地解决呢?不得不说,改变物理上的“半蹲式窗口”不难,整改可能就可以了,难的是改变一些部门思维里的“半蹲式窗口”。唯有公共服务不断“俯身沉心”,“半蹲式窗口”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一部剧影响终归有限,而便民利民是一个长久的社会议题,破除一系列“蹲式、踮式、趴式”窗口柜台,仍需要相关单位一方面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与办事群众之间构建稳定、长效的意见表达机制;另一方面,机构相关设施在设计上应逐步走向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真正为人们提供尊重和便利。

窗口虽小,意义很大。尽管办事窗口的高度没有完全统一的“金标准”,但每个人心中自有衡量好坏与冷暖的“一杆秤”,能够掂量出机构服务诚意的含金量。这不是“斤斤计较”,而是说所谓服务人性化,所谓便民利民,还是要靠细节来体现,靠质量来衡量。拆除“半蹲式窗口”,搭建“无障碍窗口”,更重要的是,能放下听取意见、处理问题的身段,跨越服务思维上的“门槛”,多给百姓方便,真正把服务人民放在心上。(正观评论员 韩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