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上8:00
从事心理学工作十余年
【资料图】
参与咨询个案数超过数万例的
知名心理专家罗清军老师
分享《如何从关系中疗愈自己,获得爱的能力》
“你再降10万吧,现在这个价还是高了。”
2023年春节刚过,河南的朱凤英准备把一套原价40万的海景房降到30万出售,却被中介泼了一盆冷水。
中介建议朱凤英把房子降到18万挂出去,只是即便这样,房子也不一定有人接手。
听完中介的话,朱凤英愣住了。
5年前,朱凤英在号称“天下第一滩”的乳山银滩风景区购买海景房时,销售方曾信誓旦旦地保证她购买的房子“一定会升值”,现在却告诉她房子5折都卖不出去。
她,该怎么办?
银滩某小区
和朱凤英的情形类似,近几年,这个坐落于山东威海的海边小城,二手房价格“跌跌不休”,很多房子的单价跌破1000元,甚至花5万元就能买一套海景房,银滩也因此被戏称为“海边鹤岗”。
但与跌成白菜价的二手房不同的是,银滩的新房单价却始终坚挺在8000-10000元左右。
银滩二手房广告
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如此悬殊的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从小生活在内陆城市的朱凤英,做梦都想买一套海边的房子,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
2018年,朱凤英和朋友一起来乳山旅游,一下子就被银滩的蓝天白云、碧海银沙吸引住了,萌生了在海边安家,退休养老的想法。
没过多久,朱凤英通过中介,买了一套能够看见海的二手房,面积78㎡,精装修,总价40万。
拿到钥匙后,朱凤英迫不及待地住进去,可渐渐地,朱凤英发现,海边养老和她想象中的一点都不一样。
小区夜景
朱凤英所在的小区,一共有二百多套房子,真正住了人的,只有二十几户。
到了晚上,小区里只有零星的灯光,有些楼整栋都是黑的,出门散步的话,几公里见不着一个人,路灯也只有几盏。
朱凤英
因为住户少,配套自然也跟不上。
买日用品,朱凤英还能去周边的小超市,可买菜的话,她需要坐着蹦蹦车去当地的集贸市场。
看病就更不方便了,离家最近的医院在5公里之外,是一个很小的医院,当地没有三甲医院,这让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朱凤英,很不满意。
房屋发霉
最令朱凤英难以忍受的是,海边湿气重,洗好的衣服总也晾不干,床上的被子整天都是湿乎乎的。新买的电器,也常常因为受潮而损坏。衣柜里的衣服,2个月不晒就会发霉。
冬天则更加难熬,零下十度的天气,没有暖气,人坐在家里,也像坐在冰箱里,很多老人扛不住,一到冬天纷纷回了老家。
和大多数老人一样,朱凤英每年只在夏天来银滩住上1个多月,到了冬天就回河南老家,可乳山的交通特别不方便,让她每次往返都特别折腾。
郑州到乳山八百多公里,没有直达高铁。
朱凤英每次需要先坐5小时火车到威海,然后打车到银滩,90公里的路程,要花二百多块钱路费,如果全程自己开车的话,则需要10个多小时。
种种不便,迫使朱凤英想卖掉这套海景房,结果一打听,她才知道,当年花40万买的房子,如今市场价格不到20万。
在银滩,房子跌价一半,并不稀奇。
“银滩房子比人多。”一位土生土长的乳山本地人这样说。
银滩开发商工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银滩就掀起了房地产热。
经过20多年的野蛮开发,在银滩长21公里、宽3公里的海岸线附近,覆盖着大大小小200多个小区。
然而,和巨量供应极不匹配的则是当地的规划,小区周边配套落后,加之当地缺乏像样的工业、商业等产业,让看似火热的海景房市场,出现了诸多割裂与魔幻之处。
银滩大量的房产出现空置,冬季不足2%入住率,买房的都是外地人,买了就很难卖出去,二手房一跌再跌,买了就是血亏,新房价格却始终坚挺。
造成这种局面的,和银滩多年来特有的“百元旅游看房团”模式不无关系。
开发商以百元观光旅游的活动为噱头,吸引全国各地的退休老人参加活动。
当老人们乘坐大巴车隔山跨海来到银滩后,便被强势邀请买房。可以说,很多老人踏上大巴车的那一刻,就走进了买房的圈套之中。
63岁的张恒,是众多被大巴车拉来银滩的老人中的一个。
张恒是辽宁沈阳人,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每个月工资3000多,生病住院有医保,日子过得很舒心。
可自打他花了一生积蓄,买了一套租不出去也住不了的海景房后,老人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打破。
2015年7月,张恒正在沈阳的中山公园遛弯儿,一个小姑娘热情地塞给他一张传单,说是开发商搞活动,只要花200元就能去威海旅游三天,还能了解海景房。
张恒本半信半疑,小姑娘又说,可以先去当地酒店参加推介会,先了解一下再决定,去了还能领礼品。
3天后,张恒去参加了那场银滩海景房推介会。
现场十分热闹,人山人海,几个销售站在台上激情演讲:“银滩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银滩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特别高”。
为了吸引老人报名旅游团,现场还推出交钱抵现金、送水果、日用品礼包等活动。
张恒心动了,当即报名跟随旅游团去威海,只是当时的他并没想到,这一切都是“套路”。
第二天一大早,载着张恒的看房大巴车从沈阳出发了。一起去的有五十几个老人,他们有的只想旅游一圈,有的则是去看看房产。
一路上,大巴车上的销售人员在旁边殷勤照顾,给老人们倒水、拿零食,并且不断重复推介会上的话术,从沈阳到乳山,一千二百多公里,十几个小时,张恒就这样听了一路。
到达乳山已是深夜,老人们都已疲惫不堪。
第二天一大早,睡了没几个小时的老人们就被销售人员带着旅游。
所谓旅游,就是去大拇指广场转一圈,再去海边玩半个多小时,期间销售人员全程一对一跟随,不让老人们随便问,随便看,老人们很难接触到当地的真实房价。
银滩看房团
接着,张恒被带到了一处售楼部,眼前是一辆又一辆,装着来自天南地北老年人们的大巴车。
他们汇聚在一起,推开售楼部的大门,里面更是热闹非凡,台上不停地在敲锣打鼓,“恭喜XXX成交”的祝贺声接连不断,一群人挤在一起砸金蛋,不时有人赢得各种购房优惠,兴奋喝彩。
被现场火爆气氛冲击得头昏脑涨的张恒深受鼓舞,在销售人员的引领下,很快看中了一套45平的精装修公寓,销售人员趁热打铁,一边说海景房可以升值,未来几年就要涨到2万,一边承诺可以交房后返租,每个月的租金就能覆盖房贷。
张恒很满意那套房子,不过他仍觉得有些仓促,还想再看看别的楼盘。
销售人员说,这个活动还有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到时候就不能享受1万抵3万的活动了。
在销售人员的急迫催促下,张恒当场签了认购书,因为没有带够钱,还刷了3万块的信用卡。
事后张恒回忆,和他一起来的老人们中,当场交定金的不少,没带钱的老人,销售人员还现场提供借款,很多老人都打了借条。
张恒采访画面
实际上,买完房回到家的那一刻,张恒已经开始为自己“仓促买房”的行为后怕。
他特意到网上查询,发现银滩的二手房价只有4000元,而他购买那套海景房,单价达到了9100元。
与此同时,张恒也明白了,销售人员所声称的“未来升值空间”是个幌子,他高价买的房子根本没有转手空间。
得知真相那一刻,张恒的自尊心被狠狠刺了一下,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一辈子教书育人,还能掉进这样的骗局中。
和张恒有着一样遭遇的老人很多,他们在乳山特有的“旅游看房团”模式下被忽悠上车,然后被贴身看护、封锁信息,再到售楼部被火爆的气氛影响,稀里糊涂地买了房。
而掏空一生积蓄买的海景房,则给他们后半辈子的养老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发觉自己受骗之后,张恒当即萌生了退房的念头。
他专门跑了趟威海,找开发商协商退房,却遭到了拒绝。开发商的一位负责人颐指气使地教训他:“你又不是三岁小孩,签了合同就要负责。”
事实上,开发商早已在合同条款中为自己规避了潜在风险,而且很多口头承诺并未写进合同里。
张恒咨询了很多人,都告诉他维权胜算不大,在听说有老人花了几万块律师费打官司失败后,张恒只能认栽了。
银滩某小区
2017年夏天交房后,张恒来到银滩。他想,房子既然买了,就不能浪费,怎么着也要住一住。
在银滩,张恒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样遭遇的老人,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一个从邯郸过来的大姐,在买了高价新房后,和家里人闹翻了。儿子、儿媳妇因为这事天天吵架,老公也不把工资交给她,悔恨和愧疚之下,她只能一个人搬过来住。
在海滩上,张恒还碰到了一个从长沙过来的老人,老人5年前一下子买了3套海景房,一天都没有住过,现在都低价挂在中介,至今一套也没有卖出去。
还有一些老人,他们已经从抵触到习惯,慢慢地在银滩开始了新生活。
海滩上老人
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李宝国,也是通过大巴看房团买的银滩海景房,每年5月之后他会来到银滩,住到10月初再回内蒙古。
这两年,李宝国索性冬天也不回内蒙古了,打算在这里长住。
他喜欢这里的环境和绿化,老人说:“空气中没有煤渣子味,住这起码能多活个十年、二十年。”
对于房价下跌,李宝国觉得无所谓:“反正我是为了养老,也不是为了升值。”
去年,李宝国还买了一辆蹦蹦车,干起了接人的生意,与其说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排遣寂寞。
李宝国的蹦蹦车拉人最常去的地方,是当地的流动集市,和其他地方的集市不同,这里除了生活必备的瓜果、蔬菜、海鲜、日常生活用品外,老人产品特别多。
如采耳、修脚、老人剃头,甚至还有火爆的保健品售卖。
海边市场
在这里,买东西的是老人,摆摊的也都是老人,那些被迫留在乳山的老人自行维系着乳山的商业体系。
一个天津的大姨,最早也是跟着旅游看房团来这里买的房,现在卖起了煎饼果子。
首付花光了她所有的积蓄,每月的退休金也都用来付月供了,为了赚点生活费,她支起摊子卖上了煎饼果子。
“这地方环境还不错,我也乐意在这住!”大姨已经和自己和解了。
来自河南的一个大爷,在集市上卖家乡特产小磨香油。当初花光养老金买房,老伴天天埋怨他,现在,老伴也看开了,两个人买了设备,进了原材料,一起做上了小生意。
“买房这事不怨别人,都怪自己糊涂。”老人话里话外全是自责。
当地农贸市场
和被迫留下的老年人不同,还有很多年轻人冲着“海边鹤岗”的低房租和低房价,来这里逃离内卷,期望实现旅居或“躺平”的愿望。
银滩某小区
对于这种现象,曾从事房地产中介的山东人李涛说:“银滩没有适合年轻人的工作岗位,更没有电影院、没有大商场,留不住年轻人的。”
十年前,李涛曾凭房产中介赚了上千万。他赶上了银滩房产大爆发的年头,通过“低价收房、高价转卖”的模式,一套房能赚个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最火的时候一天就能赚20多万。
只是随着银滩海景房的退潮,生意难以为继,现在李涛已经退出了中介行业,转而开起了超市。
在李涛看来,银滩最大的问题是配套设施跟不上楼盘开发建设的速度。
无论是作为旅游度假区,还是养老地产,只有海景资源是不行的,想要银滩火起来,乐园、医院、小镇各种文旅康养配套建设必须跟上。
银滩海景
如今的银滩,海景房跌破千元,有价无市,却依然有地产商急功近利,开发建设不眠不休。
只要乳山银滩的开发还在,看房旅游团的模式就会继续。
每到夏天,源源不断的老人踏上前往乳山银滩的大巴,在阵阵海风的吹拂下交出一生的积蓄,不断重复着,被骗的命运。
而无数被困在银滩的老人们,告诉我们,送上门的海景房,还是要谨慎为妙。
点亮【在看】,警惕被骗。
作者 | 流浪的燕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狸爱CUC,公众号:笙夜时间。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微信改版
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十点读书”
及时接收每晚新鲜出炉的推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