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师文静
【资料图】
在《英雄无悔》《来来往往》《推拿》《鲁迅》《一轮明月》等影视作品中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演员;在舞台上塑造的李白、哈姆雷特、白嘉轩等经典人物深入人心……
曾经在荧屏上留下或帅气英俊或温婉如玉形象的著名演员濮存昕,今年也已70岁。他说,人生70岁,写书做一次“总结发言”。
在刚刚结束的第31届书博会上,濮存昕带着他的新书《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亮相济南,两场读书分享会,让读者看到了他的魅力。
《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中,濮存昕以自己曾经饰演过的各类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角色为主线,分享了多年来在演艺道路上的历练、探索、创新和思考。
濮存昕称,他认为文学艺术最重要的就是“有趣”,70岁这年创作这本自传,就像跟自己说话,跟观众交心。
《濮存昕:我和我的角色》这本书还原了濮存昕的艺术生涯历程,像是他的一座艺术大观园,也跟观众聊了很多想说的话,让观众了解他的角色、人生和内心世界,尤其是对舞台艺术的敬畏和热爱。
这里面也不只有濮存昕的经历,更有国产影视剧、舞台戏剧发展历程的个人视角故事,很容易引发几代人的共鸣。
书中,濮存昕从自己的爷爷写起,写自己小时候受腿病的折磨,写到北大荒当知青的7年岁月,再写回到北京的剧团正式开启演员生涯。
濮存昕说他的人生峰回路转,值得品味的有三大关口,第一是从北大荒回京,第二是当兵,第三是进入北京人艺,每一次过关口,都是突破,意味着人生的追求、渴望又往前跃进一大步,不再犹豫,路好像可以一直走下去,而这种人生的大欢喜让自己怀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濮存昕说,他很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演《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这样的热门剧,心里很羡慕,演员的“名利心”也慢慢地萌生。
后来濮存昕等来了《红叶,在山那边》《山重水复》等影视剧开始“触电”,又演了一些没火的剧和烂片后,终于等到其领路人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错过了林青霞,搭档潘虹、肖雄等明星,演一个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谢晋称濮存昕是“又出了一个演员”。
此后濮存昕又演了《清凉寺钟声》《与往事干杯》《一轮明月》《鲁迅》《爱情麻辣烫》《洗澡》等电影。演员赵丹、濮存昕的父亲苏民一辈子都渴望演但没演成的鲁迅,濮存昕演了,他研究透了鲁迅的人生,演鲁迅“让生命充满价值”。
《一轮明月》《鲁迅》之后,濮存昕就不怎么拍电影了,因为这些题材的电影没有票房,而有票房的他又不喜欢那些题材。
让他火遍大江南北的还是他演的电视剧,收视率非常高的《英雄无悔》让濮存昕名利双收,迎来电视剧爆发期,一连拍了《来来往往》《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曹操与蔡文姬》等,他风度翩翩、气质出众的形象,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2000年以后,濮存昕拍摄影视剧作品的频率明显缓慢起来,他的另一方舞台是话剧。
在话剧舞台上,濮存昕演了太多的大戏,比如《蔡文姬》《阮玲玉》《甲子园》《窝头会馆》《海鸥》《贵妇还乡》《哈姆雷特》《雷雨》《洋麻将》《李白》《白鹿原》等。
他表演的《哈姆雷特》中的经典选段“生存还是毁灭”,情绪的自由奔放、饱满浓郁,让观众看到戏剧演员的爆发力和超强感染力。《雷雨》中,濮存昕则从周萍演到周朴园,《白鹿原》中饰演的白嘉轩、《茶馆》中饰演的常四爷,都是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
在艺术家云集的北京人艺,濮存昕也通过几十年的戏剧表演,历练成为观众喜欢的艺术家。北京人艺素有“戏比天大”的精神,濮存昕也经常谈及演艺生涯中如何做人、学艺、立德。他说,自己从小看着人艺的戏长大,在经历了人生迷茫岁月之后,是人艺给了自己一个安身之所,而做演员是他的热爱与天命。
他称,“戏比天大”的人艺精神是“走出剧院,演戏是闲情之事;但是走入人艺剧院,任何演员都要坚持演出,不能辜负观众”。濮存昕身上,处处显示出这种对艺术极致的追求。在书中,濮存昕自称是“观众的考生”,“考”得怎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品质在这一刻是否饱满。
在济南读者分享会上,濮存昕谈了他对当下年轻演员的一些建议,也再次提到自己对表演的认识和理解。谈及演员如何读书学习提高自身能力,他透露,演员应在实践中读书,读得越多越好,还要多读跟自己“没关系”的书。
正如他所说,表演一定是要有很“真实”的东西,最真实的东西才是艺术的核心。“我们本人的品质和我们艺术的品质是一样的,有文化的人才能去演‘没文化’的角色,没文化的人演不好‘没文化’的角色,他连自己都演不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