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走访考证,编写乡土文化书籍
林晓:保存尚干文化印记
当前,《闽侯乡土文化丛书·尚干》进入终审阶段。这部丛书不仅系统记录了尚干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真实案例,激发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本书的编著,离不开林晓的努力。
【资料图】
作为土生土长的尚干人,林晓从小就对家乡充满深厚的感情。多年来,他目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深感许多珍贵的乡土文化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林晓。记者 林双伟 摄
“尚干是一个千年古镇,它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如果不及时挖掘和整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林晓说,“作为尚干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做这件事。”
林晓的父母都是教师,他自幼在书香浸润中成长。受父辈影响,他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份热爱如同种子般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走过大半生。多年来,他将这份深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先后组织并参与编写《尚干义姑》《永庆尚干》等书籍。这些作品如同一块块基石,记录了尚干的历史片段,为他编纂《闽侯乡土文化丛书·尚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林晓在编纂丛书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最棘手的莫过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考证。
“尚干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但在记录这些人物时,我们遇到了很多需要规避的问题和资料的限制。”林晓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桥梁专家林修藩事迹的挖掘。
林修藩参与设计建造多座重要桥梁,为抗战交通保障立下汗马功劳,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资料却非常有限。林晓带领团队,走访他生活村庄的亲戚、邻居,得知他自幼好学,对桥梁建筑充满兴趣,后考入大学学习桥梁工程,并毅然投身抗战。他们还辗转联系到林修藩的后人,得到更多珍贵资料和照片。经不断考证,林修藩的事迹逐渐清晰,最终被详尽收录在《闽侯乡土文化丛书·尚干》之中。
对历史传说和地域文化的认定,林晓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和考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还原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有温度的故事,让尚干文化在岁月长河中鲜活起来。
“真正的成功不在于积累多少财富,而在于能为家乡留下多少温度与光芒。我希望这部丛书能够成为尚干人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窗口,以及外界了解尚干、走进尚干的一座桥梁。”林晓说,通过编纂这部丛书,他不仅实现了自己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料。(记者 陈木易 通讯员 程恩慧 余家座)
关键词: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