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可转债价格为何坐上“过山车”

可转债出现价格巨幅波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可转债T+0及不设涨跌停的特点使得价格波动剧烈;二是部分投资者对可转债强制赎回规则不熟悉,对已经触发赎回条件的可转债继续爆炒。

可转债波动性显著高于纯债,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相对偏高。

5月7日,“泰晶转债”开盘即下跌30%触发“熔断”机制,收盘时下跌47.68%,成交额7998.4万元。

泰晶转债大幅下跌,源自一份提前赎回公告。5月6日,泰晶转债发布了提前赎回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泰晶科技股票2020年3月30日至2020年5月6日期间,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不低于“泰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即23.27元/股),已触发泰晶转债的赎回条款。根据相关规定,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对已发行的泰晶转债行使提前赎回权。

3月16日,泰晶转债收盘报151.35元/张,短期内被爆炒到420元/张。按照5月7日泰晶转债收盘价,无论是持有到期赎回,还是选择转股,投资者都将面临巨幅亏损。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认为,可转债出现暴涨暴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可转债投机风气盛行,可转债T+0及不设涨跌停机制的特点使得价格波动剧烈,投机者往往只看到大涨获利,忽视暴跌风险;二是投资者对可转债强制赎回规则不熟悉、不敏感,对已经触发赎回的可转债继续爆炒。

业内人士表示,可转债交易方式与股票有所不同,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在交易所市场竞价交易。与股票相比,可转债受到交易机制、涨跌幅设计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更大。例如,交易所对股票、基金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其中ST股票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相比之下,可转债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实行T+0交易。为减少市场波动、控制风险,上海证券交易所为可转债交易设置了熔断机制。深圳证券交易所则规定,可转债上市首日集合竞价阶段报价幅度必须在发行价上下30%的幅度内。需要注意的是,可转债在买入当日可申请转股,但转股后所得股份最快只能在“T+1”日卖出。这些技术因素,也可能成为少数投机资金借助可转债市场回暖,加大炒作力度的一个重要诱因。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延续了2019年的火热行情,市场持续扩容。截至5月8日,今年新发行的可转债达到了61只(按照发行公告日计算),总发行规模达538.86亿元。今年以来,可转债成交额达2.72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激增近6倍,成交量更是突破了165.32亿张。

二级市场交易火热,也带来了部分可转债高溢价率和高换手率。截至5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18只可转债涨幅超过40%,有9只可转债跌幅超过10%。其中,横河转债转股溢价率超过300%,辉丰转债转股溢价率超过200%。

早在3月份,泰晶转债的强赎条件已经被触发,泰晶科技在3月6日和3月27日两次发布“不提前赎回”公告。泰晶科技董秘单小荣表示,此前已提示风险,疫情期间公司可转债有3次触及赎回条件,基于当时特殊时期公司能力和条件等各方面的局限,公司放弃了赎回权利,并履行了必要的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博时可转债ETF基金经理邓欣雨表示,可转债波动性明显高于纯债,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相对偏高。近期,市场上部分存量规模偏小的个券波动非常大,表现为经常脱离正股,换手率高、炒作很热,这可能是部分资金利用可转债T+0交易机制,选择部分规模很小且正股可能有话题的标的,实施短线交易下的炒作。必须要看到,这种严重脱离实际价值的炒作是短暂的,最终会回归价值本源。建议投资者回避此类个券的交易,因为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

邓欣雨说,强制赎回是抑制转债过度炒作的有效条款之一,投资者对此要熟知,避免由此带来的投资风险。(记者 周琳)

关键词: 可转债 价格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