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容貌焦虑”易踩坑,非成熟技术被“黑医美”滥用

热玛吉、水光针、“精灵耳”、人中缩短术、轻医美、非手术……这些医美名词在很多人看来似懂非懂,但背后都指向着“颜值焦虑”。一边是颜值经济和轻医美的普及化,一边却是医美乱象和纠纷的不断增长。除了常见的医美产品假货、水货泛滥和诱导美容贷、广告虚假宣传外,2021年诸如山寨热玛吉遍布市场,人中缩短、线雕隆鼻等过度医美、非成熟技术滥用,“黑医美”屡禁不止等现象更为突出。在黑猫投诉台上,记者以“医疗美容”“整形”“整容”为关键词搜索到的投诉,有3625条。

行业痛点

人中缩短、线雕隆鼻……过度医美、非成熟技术滥用

去年初,四川成都30岁的纪小姐在自家开的美甲店接受了“医生”上门线雕隆鼻服务,先后两次共埋入了30多根“蛋白线”。十多天后,她鼻子红肿、疼痛,甚至出现轻微破溃,后经过正规医院医生1个多小时的手术,才将鼻内的埋线取出,经过后续治疗,感染问题得到了控制。但带刺的线体已对纪小姐的鼻部造成了一定损伤,她可能面临继发畸形的修复。

据媒体报道,三个月前在河北保定一家医院做完“人中缩短术”后,刘雯的嘴巴上留下一道细长疤痕。她说当自己还在犹豫是否要做手术时,在网上搜到了该医院,点进了咨询对话框,随后约了到医院内咨询。接待她的医生说人中缩短术没有风险,不会有疤,还拿出以前做过的案例照片给她看。没想到接受手术后,留下了让她后悔终身的疤痕。

线雕隆鼻,就是将可被人体吸收的蛋白线埋入鼻部皮肤,再通过线的牵引、提拉进行鼻部塑形。医美专家指出,线雕隆鼻的并发症比较多,可导致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鼻尖发红,甚至被蛋白线穿透。后期可导致破溃处经久不愈,皮肤坏死严重。无论怎么修复,其造成损伤都是不可逆的,甚至可毁容。专家表示,由于线雕隆鼻相较于其他成熟的假体、自体软骨隆鼻等更易操作,盈利空间大,因此成为一些私人整形工作室、生活美容院赚钱项目。但这些场所的手术环境、无菌条件、施术者技术、消毒和麻醉操作通常较差,手术本身也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手术失败几率很高。

除了人中缩短术、线雕隆鼻外,还有“精灵耳”“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等反人类操作,后者在2021年被叫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是委托中华医学会就“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进行了专家论证。专家认为,该手术缺乏科学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直接导致神经不可逆损伤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有悖于医学伦理原则。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通知禁止“小腿神经离断瘦腿手术”应用于临床。

“黑医美”屡禁不止

年来,“黑机构”“黑医生”“黑器械”“黑针剂”等“黑医美”投诉常见于各大台。

在黑猫投诉台上,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假热玛吉”“毫无效果”“灼伤”“脸颊凹陷”等问题。

去年,央视财经频道曝光网红“热玛吉”频出事,消费者变美不成反被烫伤。

两年,市场上出现热玛吉假货现象,而随之产生的消费纠纷不断。国外80万-100万一台的热玛吉,假货才需要2万多元;市场价4000元左右的探头,假货三四百元就有。究其原因,则是医美行业体量极速增加,吸引良莠不齐的从业机构及个人,他们以“最大利益”为目标,将“安全”抛在脑后。

此外,“黑针剂”“黑医生”“黑机构”等“黑医美”也被接连曝光。

2021年3月,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南昌媛颂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在该公司三楼治疗室发现五台无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仪器。针对此情况,执法人员没收五台无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仪器,并处货值金额8.3倍罚款,共计人民88810元。据《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正规针剂仅占33.3%,水货、假货非法针剂占比高达77.7%。

监管发力

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医美行业的问题

医美行业的问题已引起监管机构注意。2021年6月,国家卫健委、网信办、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宣布,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生产、经营和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器械等行为,虚假医疗美容类广告、信息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1年6月1日,医疗行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给予医美行业有力的法律支持;8月11日,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先后要求入池基础资金中不得有“医美贷”,各地对“医美贷”进行全面整顿;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严厉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十大医美乱象;11月25日,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下发通知,针对制造注射材料等违法产品展开严重打击;12月24日,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可用于医疗美容器械七起违法典型案例。

2022年1月30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中国医疗美容标准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从行业管理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教育培训标准、行业基础标准等4个方面,为医美行业的标准体系建立作出了规划。3月2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出征求意见,对美容外科项目及其分级进行调整。

行业大数据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具体服务投诉中,美容美发投诉量排第五位,共29623件,其中医疗美容4626件,以合同和售后服务投诉量最多;卫生保健服务4474件,其中整形服务1737件,合同和质量投诉量最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将达到人民3519亿元,2030年将达到人民6535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3.2%。

行家支招

提高风险意识,理消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美容医学教育与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岑岩对媒体表示,要最大限度避免医美踩坑,除了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外,对消费者而言,也要学会提高风险意识,理消费。

不要轻信医美机构工作人员的营销话术,一定要核实医美机构有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主诊医生有执业医师资格,不要在理发店、美甲店、私人美容院、个人工作室等场所接受“黑医美”服务;结合各渠道对该机构的评价,尤其是负面新闻和评价,谨慎选择医美机构;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详细约定项目名称、服务次数、价格、美容效果、违约责任等;选择贷款美容时要确保自身具备还款能力,仔细了解贷款机构资质、月还款额、还款利息、逾期责任等,谨慎办理。消费者也应意识到,医疗美容的效果除了与医师水、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消费者自身体质和术后护理等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风险,应主动了解手术和治疗的流程、风险等。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秘书长曹德全表示,根据规定,从事医疗美容的医师须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医疗机构注册,该机构所从事的医疗美容服务项目也应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这些信息可通过机构内公示信息获得,还可通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官网查询机构、人员资质信息。要成为医疗美容主诊医师,除了经考核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还需经过专业学并备案。(记者梁瑜)

关键词: 黑医美服务 容貌焦虑 监管机构 医美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