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养老”话题备受关注。不仅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提及,多位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加快完善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制设计”“优化税延养老保险政策”“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引进多元化主体投资养老产业”等多个与养老有关的提案和建议。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如何让老百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早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民生课题。积极布局“银发市场”、大力发展养老社区、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身负建设养老“第三支柱”重要使命的险企,在长三角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险企布局长三角“银发市场”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根据2019年三省一市统计公报,按常住人口计算,2019年沪苏浙皖人均GDP分别为15.73万元、12.36万元、10.76万元和5.85万元。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较长、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以上海为例,根据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5.2%,该比例较2018年末的34.4%提高0.8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又富又老”的长三角近年来差异化、优质化养老需求持续增长。面对潜力巨大的“银发市场”,加之政策鼓励和推动,保险机构纷纷加速布局长三角养老产业。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泰康保险集团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作为“保险+医养”这一模式的创造者、国内大健康产业的“领头羊”,泰康医养实体已深度布局全国19个重点省市。

长三角地区是泰康保险集团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分别在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合肥六地落地连锁养老社区。其中,上海泰康之家·申园于2016年开业,目前已入住上千户居民;苏州泰康之家·吴园于2019年开业;杭州泰康之家·大清谷则将于今年开业运营。

中国人寿集团有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称,目前集团已在北京、天津、苏州、三亚、博鳌、成都、深圳等地投资布局。长三角地区位于苏州的国寿嘉园·雅境项目一期东地块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开业,是中国人寿旗下首个开业的复合型养老养生社区,一期东地块共有536套养生公寓,配套65间精品酒店客房和198间康养公寓房间。

另悉,去年11月,中国太平斥资约40亿元兴建的首个“太平小镇”旗舰项目——上海周浦“梧桐人家”正式投入运营。

同月,中国太保在长三角地区的首个落地项目——太保家园·杭州国际颐养社区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太保有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该社区有望于2022年迎来开业。太保还将争取今年在上海、南京等地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而早在2012年9月,平安人寿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已落地浙江桐乡,总投资170亿元、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记者还了解到,恒大人寿、君康人寿等中小险企也均在长三角部分城市做了养老社区网点规划。例如,恒大人寿将投资南京六合CCRC颐养社区项目;君康人寿则计划未来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康养项目,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是其重点布局区域。

“保险+养老”打造保单实物化

保险资金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这些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和良好的匹配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投资,不仅可以通过在养老领域的不动产投资来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还可通过自身稳健经营获取良好的长期收益。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可通过深度挖掘现有客户的保险需求,将传统养老险、健康险与入住养老社区相结合,打造保单实物化。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方获悉,保险公司对接的养老社区产品,主要以“定期年金/终身年金/养老/分红型年金+万能”,以及定额终身寿、增额终身寿为主。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有购买指定保险产品且累积缴费达到相应数额,被保人或投保人中一人可获得入住资格。同时,保险产品提供的生存/养老保险金可用于支付在养老社区的生活费用。

以泰康之家·申园为例,客户购买“幸福有约”等年金保险产品后,获得养老社区的保证入住权和优先入住权,未来的年金收益既可以领取,也可以选择入住养老社区,用于支付月费,保险产品实际上是为了客户为未来养老生活进行提前规划与安排。此外,在确保保险客户入住,且社区尚有空余房间的情况下,客户还可通过支付入门押金及月度服务费的方式入住社区。

太保的养老社区对接的也是个人客户长险产品,并针对高端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推出多款不同类型的养老社区服务权益。太保上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科技、金融人才大量涌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一二线城市,太保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颐养社区将有效承接这些高端人才的父母当前养老及自身未来养老需求,满足长三角地区广大中产阶层和高知、高收入群体对美好养老生活的追求。

养老服务人才缺口待填补

“又富又老”的长三角地区,也是首批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集中地。但是,与旺盛的护理需求相比,养老服务人才却明显短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达到18.3%,国家卫健委预计到2020年,全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达6500万。若按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5∶1的配置标准推算,我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理员,但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

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提出应大力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她指出,在专业队伍方面,可借鉴欧美日国家专业人员职业体系制度,设立我国医养照护职业,并采取分层次培养、分层次使用政策,立法明确可以为长期护理保险提供服务的人员资质要求,让从事养老照护职业的人员获得职业上升通道,应有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尊重。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上海等15个城市已率先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至今已近4年。作为首轮中标数量最多的保险公司,太保寿险已在长三角地区形成嘉善和常州“长护样本”。

太保寿险浙江分公司向记者透露,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协助政府建立了“嘉善县长期护理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和“长护险经办服务系统”,服务覆盖全县45万参保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2184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386万元。

记者从太保寿险常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底,武进区正式办理失能评定申请人数为2869人,达到重度失能的2426人,发放待遇1558.42万元,定点机构26家。

不仅是太保人寿,据中国人寿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6月,中国人寿累计在11省24市中标28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目,其中国家试点13个,地方试点15个,覆盖1361万多人,基金规模超12亿元,承办率行业领先,长三角地区同样是重点实践城市。

其中,中国人寿寿险江苏分公司是首批参与江苏省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承办工作的商业保险公司。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在江苏省6地市12区县开展10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人数超400万人,累计惠及失能人员3万余名。此外,中国人寿还在浙江省内中标3个地市业务,分别为嘉兴市第三标段业务(海宁地区)、温州龙湾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业务以及岱山县共保业务。

同时,针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国人寿在2015年即依托旗下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保险职业学院,启动养老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形成了养老护理人才订单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已经有157名订单班毕业生和实习生开始在中国人寿养老社区工作或实习。

关键词: 长三角 险企 银发市场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