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新希望公告拟投资33.41亿元,建设12个生猪养殖项目。正邦科技公告拟以13.16元/股的价格,募资80亿元,用于10万头生猪育肥场“种养结合”基地建设。《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新希望、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牧原股份、傲农生物、天邦股份、京基智农、金新农等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相继加码生猪养殖,不过,5月份出现的商品猪销售价格下降现象,使市场担心此轮“猪周期”到了由升转降的拐点。
新希望再建12个养猪场
6月30日,新希望公告称,决定继续加大在生猪养殖业务的投资力度,建设12个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33.4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93亿元,生物性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15.48亿元。这些项目建设地点分别在河北廊坊、山东烟台、湖南邵阳、江苏镇江、四川宜宾、辽宁锦江、广西柳州、广西贵港、陕西咸阳、陕西渭南等地。
就在新希望发布公告的同时,同为生猪养殖巨头的正邦科技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募资80亿元,用于正邦存栏10万头生猪的育肥场“种养结合”基地建设等多个养殖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
事实上,今年以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傲农生物、天邦股份、金新农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继公告加码生猪养殖产业。记者仅以刚刚过去6月份为例,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A股生猪养殖企业就发生了如下投资行为:6月8日,京基智农投资的海南省文昌市生猪产业链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计划出资近30亿元投建生猪养殖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6月9日,金新农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政府签署生猪养殖合作协议,拟在五年内分期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年出栏60万头规模化养殖基地并建设配套饲料工厂,其中第一期拟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投资3亿元;6月18日,傲农生物公告,拟以人民币1.81亿元购买福建养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并将承租由吖吖农业在四川省简阳市建设的存栏5000头母猪的自繁自养猪场;6月25日,温氏股份发布公告,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98.75亿元,部分用于养猪类项目;6月27日,由天邦股份投资1亿元兴建的浦口区万头猪场项目竣工,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预计年出栏生猪3万头,计划在7月中旬进猪养殖。
“好日子”能持续多久
养猪巨头们为什么纷纷增加投入?很显然,近几年来养猪的利润丰厚。2019年年报显示,温氏股份实现净利139.06亿元,同比增长251.38%;新希望实现净利50.4亿元,同比增长195.78%;牧原股份实现净利61.14亿元,同比增长1075.37%……
那么,这样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
“各大生猪养殖巨头纷纷增加投入,大建养猪场,等过了一段时间,猪儿都长大了,会否出现供大于求、销售价格大幅下降,投资的预期收益难以实现的现象?”成都股民景先生担心自己的股票价值会不会因此“缩水”。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今年5月份部分养猪巨头商品猪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新希望28.53元/公斤,比4月份下降13.23%;金新农27.50元/公斤,比4月份下降10.11%;天邦股份 28.39 元/公斤,比4月份下降5.46%……
这是否意味着此轮“猪周期”由升转降的拐点已经到来?“本轮猪周期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环保政策、生猪产品调运政策和生产周期性因素,与前几个周期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自2006年以来,我国经历了3个完整的猪周期,分别是2006年6月-2009年5月、2009年6月-2014年4月、2014年5月-2018年5月,时长分别为36个月、59个月和49个月,从波谷到波峰的上涨时间分别为23个月、28个月和26个月。本轮上升周期截至2020年5月份已有47个月。按此推算,目前有可能开始进入从此轮周期到新一轮周期的过渡期。
卓创资讯发布的最新一则研报则表示,生猪价格连续下跌带动国产猪肉价格下滑,只要不发生对产能明显影响的突发事件,本轮猪周期可能将进入下降通道,拐点或将到来。
不过,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未来我国生猪养殖门槛将会提高,在规模化提升的同时,将加速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机械化、智能化是其重要特征虽然生产主体仍呈多元化,但一体化企业、龙头企业将会加速发展,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在资金、技术、成本、环保以及市场方面都占有优势。(本报记者 杨成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