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援引英国路透社报道的“大疆无人机拟裁员1.4万名员工”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针对此消息,《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及知情人士进行了求证,获悉“裁员1.4万”系误读,但确实存在人员裁减优化,以销售和营销相关岗位为主。
不过,在这则传言背后,其实透露出公众对这家国内最大无人机公司的关注。作为出海最成功的中国科技公司之一,北美市场早已成为大疆重要收入来源地区之一,在近期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之下,大疆是否也会遭遇如华为、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公司所面临的的困境?
在采访中,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相比之下,大疆的产品在硬件及软件方面对海外供应商的依赖较小,因此其所面临的美国制裁风险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对于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大疆还未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仍需进一步努力,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再度否认大规模裁员
尽管持续在裁员“减负”,大疆公司仍在其官方招聘通道“DJI大疆招聘”公众号上持续发布招聘信息。
针对沸沸扬扬的裁员传闻,大疆公司公关总监谢阗地直接指此为假消息,回应称“全公司员工总共14000人,按路透社的说法要被裁光了”。
经多方核实,路透社原文中的表述是“大疆公司正计划对目前约14000名员工(的组织规模)进行瘦身”。由此来看,“裁员1.4万人”的传闻实属乌龙。该文还指出,大疆深圳总部的企业销售及营销团队由180人缩减至60人,裁减比例为2/3。
对于是否存在人员优化的提问,谢阗地表示“每个季度都有”。但关于今年以来人员优化的具体数字和比例,大疆公司方面并未给予回应。
考虑到当下“出海”的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挑战,谢阗地表示:“对有目的性的议题不卷入、不对话、不回应才是正道。”他还表示“大疆一切都好”。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大疆第一次出现裁员传闻。今年四五月间,大量社交媒体平台上就曾曝出因受疫情影响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外市场萎缩,大疆“动刀”裁员50%员工的消息,但大疆方面同样也是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称50%数字不实,却并未否认存在裁员。
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大疆作为创业型公司本身人员流动就很频繁,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确实一直在裁减用工成本。其中,销售和营销团队所受影响较大,研发岗位波及范围略小,这和其他大多数公司一样属于特殊时期的战略收缩,是正常的人员优化和流动。
记者注意到,尽管持续在裁员“减负”,大疆公司仍在其官方招聘通道“DJI大疆招聘”公众号上持续发布招聘信息,就8月以来发布的社会招聘岗位中,研发类的有30多个,以总部深圳、上海分公司两地为主。记者致电大疆公司询问是否真的在招人,相关负责人再三强调,该公众号上显示的招聘岗位确实有人力需求。
比达咨询分析师李锦清指出,我们注意到许多科技公司在行业红利期发展快速,为了扩张抢占市场,会增加大量人力资源,但后期又遇到市场需求变化或者业务转型,公司往往又会伴随组织架构调整、一边优化人员团队、一边招人等现象,这在国内外的科技企业中都很常见。这一时期往往容易出现劳务纠纷,由此提醒广大求职者在应聘中也要考虑这种常态。
IT产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指出,最近在中美关系趋于紧张的情况下,科技界的“舆论战”不断,此番大疆“裁员”风波背后,其实是公众对于大疆的担忧,更往深一层说公众关注的是:大疆是否会像华为和TikTok一样面临美国政府打压?
在马继华看来,相比华为、TikTok两家,美国政府“对付”大疆的难度要大许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TikTok被打压的“理由”是数据存储安全问题,而在大疆身上,目前美国政府显然还没有找到一个有力的“抓手”。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5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了针对大疆的337调查终裁:不会发布禁令。此前的2018年8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收到对大疆的指控,称其在对美进出口及销售时,存在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对此,谦询智库Humble&Co.合伙人龚斌持相同看法,他指出:“美国政府要制裁TikTok,在操作上较为简单,但要对大疆采取行动则较为麻烦。这是因为无人机的芯片不像智能手机需要7nm、甚至5nm这么先进的制程,国内可以制造的厂商很多,大疆的软件平台和核心算法是自主研发的,不用受制于谷歌这样的平台方及应用生态系统,所以大疆无人机不太容易受到美国‘毁灭性的’压制。”
营收结构有待突破
在行业专业级应用领域,大疆并未占据主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发布的《GGR:全球无人机企业TOP10企业名单》显示,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品牌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在排名前10的榜单上,中国企业占了7家,包括大疆、零度智控、亿航智能(NASDAQ:EH)等,美国2家、法国1家。其中,大疆凭借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
作为无人机巨头,大疆虽然不像TikTok那样容易受制于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疆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它同样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考验与挑战,尤其是它较为依赖海外市场的营收结构亟待改变和突破。
一位投资界人士指出,目前,对于大疆无人机,最大的风险在于其美国市场,毕竟北美市场占它的营收比重很大,可以说是最大的一个利润来源地,但这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模式,若来自海外的不可抗力风险加剧,无疑会使该公司的营收和盈利受到最直接的损害。
大疆副总裁徐华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大疆80%的销量来自海外。另有数据称,大疆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贡献占其海外营收的一半,由此,北美市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从公开信息来看,该公司在2015至2017三年里,营收分别为59.8亿元、97.8亿元和175.7亿元,净利润为14.2亿元、19.3亿元和43亿元。不难看出,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这三年里同比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因未上市不必受二级市场财务公开的要求限制,近两三年里,大疆已不再公布自己的业绩状况,但从多方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业绩增长速度在放缓。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朱闽婷指出,当前大疆占领了全球70%以上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并在硬件成本优势、技术迭代速度方面构建了较高的竞争壁垒,行业格局趋于稳定。但与消费级无人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航拍不同的是,工业级无人机使用场景分散在农林植保、巡检巡逻、物流配送等不同领域,对场景应用理解、技术性能表现和可靠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相比之下标准化程度偏低,尚未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为其他无人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Skydio最新发布的产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于今年7月完成了高达1亿美元的C轮融资,考虑到当下的国际态势,未来Skydio可能会在美国市场与大疆争夺企业级客户并构成挑战。
另一位来自无人机产业链上游的从业人士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疫情对无人机产业的影响较大,户外操作的条件受限,很多公司的订单是呈直线下降的。在消费级市场,大疆在技术研发、航拍体验、系统集成等方面较为出色,但在行业专业级应用领域,细分领域更为分散,大疆并未占据主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面临海外市场存在变数的风险,大疆或谋求在国内市场的增长与突破。龚斌认为,国内民用无人机的消费级市场,受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影响,尚处于成长的前半期,购买者仍以“早期采纳者”玩家为主,而美国市场已经跨越鸿沟进入了早期大众用户为主的阶段,所以说国内无人机消费市场规模与美国相比还差一个量级。国内消费市场,除了追求潮酷的年轻人,最有潜力的还是K12(学前至高中的基础教育)有孩家庭,这个目标客群或将成为大疆的主力市场所在,这是跟美国市场不同的地方。
需要指出的是,大疆已于去年6月推出了Robomaster机器人(兼编程教育和竞赛),今年3月又发布了新一代产品,加码发力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市场。
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底,获得民用无人机经营许可的企业达7149家,同比增长了76.56%,这一数字在今年7月底前又增加了2430家;全行业实名登记无人机共39.2万架,同比增长37.5%;无人驾驶员执照总数为67218个,同比增长50.8%。业界普遍认为,国内对无人机的监管政策正在逐步放宽,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对于大疆来说,乘着国内5G新基建、经济“内循环”等东风,或者从美国之外的其他海外市场寻求增长突破,是存在想象空间的,未来规模化量产将进一步带来成本的下降,其领先优势或进一步明显。(本报实习记者曲忠芳记者李正豪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