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挑战】超大型都市土地稀缺,居民又有就近养老的需求

【应对策略】北京以城市空间结构为基础和依据,分区域统筹服务资源,优化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您所在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将如何布局?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官网公示《北京市养老服务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草案)。根据专项规划发布的“引导图”,养老机构的规模从城区到近郊、远郊逐步“扩张”。

到2025年,北京80%的户籍老年人将能得到就近、精准、可预期的养老服务。到2035年,基本养老服务100%覆盖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可获得优质的长期照护服务。

2025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专项规划设定了中期(2025年)和长期(2035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至2025年,“三边四级”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失能老年人和重度残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实现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80%的户籍老年人得到就近、精准、可预期的养老服务,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逐步推进。

至2035年,全面建立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和养老服务联动支援机制,基本养老服务100%覆盖老年人群,失能失智老年人均可获得优质的长期照护服务,活力老年人100%可享受便捷可及的就近就地养老服务。

此外,针对全市养老基本服务对象、困境儿童、特定困难残疾人和长期照护对象中患有艾滋病等传染病和精神疾病的特定群体,布局立项建设公益性、托底性、专业化、常态化的长期照护机构,填补城市规划空白。

养老机构规模 北京由内向外“扩张”

根据专项规划发布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引导图”,到2035年前,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多点地区、副中心、中心城区、核心区将各有不同的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总体来看,东西城以及周边地区将加密建设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限制建设大型养老机构;近郊地区可适当建设中小型养老机构;远郊地区则以自然山水、旅游休闲为特色,发展康养小镇等新型养老服务。

生态涵养区:

适度发展康养小镇

包括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以及门头沟区。这几个区将适度发展康养小镇、养生基地等新型养老服务,突出自然山水优势和旅游休闲特色,按照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重点承接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功能,在做好辖区养老保障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一边提升基层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一边规划建设农村幸福万年驿站。

多点地区:

适度建设中小型养老机构

包括昌平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将加强与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联动,在满足本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承接中心城区养老服务功能外溢,适当建设中小型养老机构,一般床位规模控制在100张至500张以内。着力于基层公办养老机构的功能完善和服务提升,同时规划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和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副中心:

大型养老项目向北三县延伸布局

通州区将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顺义、平谷、大兴(亦庄)等东部各区联动发展。本地以中小型养老服务设施为主,结合家园中心建设,鼓励养老服务设施、公益性福利设施和医疗设施邻近设置保障就地养老、就近养老需求。同时,做好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筹规划,不再建设大型养老机构,相关养老项目向北三县延伸布局。

中心城区:

加密建设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

包括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这些地区将严格控制新建大型养老机构,充分利用非首都功能疏解后存留的限制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加密建设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一般床位规模控制在50张至150张以内。完成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规划建设任务。

同时,支持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途径,利用闲置资源建设养老机构或养老照料中心,通过腾退还绿、留白增绿,增加活动广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游憩场所。在充分满足本地养老需求的前提下,承接核心区转移的服务需求。

核心区: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西城区、东城区将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严禁建设超过300张床位(含)以上规模的社会办大型养老机构,控制建设100张床位以上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鼓励将疏解腾退后的限制设施和建筑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多种途径补充养老空间,提供养老服务。

同时,推动核心区与生态涵养区签署发展协议,探索利用生态涵养地块,将核心区的养老和康养需求“外扩”;支持加密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小微型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附着于已有小型养老机构,提高综合功能;探索“共生居住”养老模式,对于腾退的平房院落,通过适老化改造将房间更新为老年人的家庭单元。

养老床位分三类:长期集中、短期托养及家庭照护

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分类界定养老服务的属性定位,以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为前提,分类界定养老服务对象。同时,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重占60%,2035年达到80%。提高医养结合能力,2025年医养结合将百分百全覆盖。

规划也明确,重新界定养老床位,明确养老床位包含长期集中养老床位、短期托养床位以及家庭照护床位等“三张床”。引导区、街乡镇持续填补养老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以及能力空白点,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周边。

至202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5.3万张,千人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提高到7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达1200个。至203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1.6万张,千人养老床位数9.5张;建成并运营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3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总量不少于1600个。

此外,北京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将有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快推进老旧居住小区和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鼓励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老年人;重点为独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建立养老护理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稳定从业人员的激励力度,逐年提高年度绩效水平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记者 陈斯)

关键词: 北京养老服务设施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