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昨天(2月1日)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资料图)
这标志着经过4年试点后,我国启动全面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与核准制相比,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
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陈雳:注册制与核准制最大的区别就是打破公司申请上市所需要经历一层一层审批的烦琐模式,提升上市效率,同时使得上市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主要起到审核和把关质量的作用。
证监会强调,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审核把关更加严格。审核工作主要通过问询来进行,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同时压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公权力运行全程透明,严格制衡,接受社会监督,与核准制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 赵锡军:整个资本市场的机制更加市场化了,特别是优胜劣汰的这种资源配置机制是更加明显了,投资者的心态也在不断向价值投资、长远投资来进行转变,使得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总体效率和服务功能有了更好的完善和体现。
多层次资本市场定位将更清晰
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一场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改革,它将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更加完善。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后,沪深交易所主板将突出大盘蓝筹定位,主要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在上市条件方面与其他板块拉开差距。科创板将突出“硬科技”特色,提高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允许未盈利企业到创业板上市。北交所和全国股转系统将探索更加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的制度供给,更加精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监管和执法,交易所承担全面审核判断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责任,并形成审核意见。审核过程中,发现在审项目涉及重大敏感事项、重大无先例情况、重大舆情、重大违法线索的,及时向证监会请示报告。证监会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板块定位进行把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预计相关配套制度如交易机制、退市程序、权益保障制度等将持续完善。同时,为配合全面注册制改革,多层次市场建设也将成为改革重点。
主板市场新股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此前,注册制先后在科创板、创业板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进行试点。
而这次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在借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广到主板。
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上交所、深交所的主板市场。改革之后,主板市场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将不设涨跌幅限制,自上市第6个交易日起,日涨跌幅限制继续保持10%不变。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此外,征求意见稿继续维持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并优化了盘中临时停牌制度。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提醒,主板改革后,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发行定价和交易制度也有变化,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这些制度变化和风险点,审慎作出投资决策。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 赵锡军:由于注册制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发行上市结束了以后,上市公司的变化究竟出现什么样的新的情况,对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都可能要更多投入相应的资源、精力去进行完善进行监督。
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陈雳: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将更加透明,在“申报即担责”原则下,发行人及实际控制人责任将进一步被明确,同时对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在此背景下,投资者的核心利益将被切实保护。
注册制改革试点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我国的注册制改革试点从科创板开始,目前已具备了向全市场推广的条件。
那么,注册制改革试点都经历了哪些过程,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我们再来一起来看一下。
从2018年11月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拉开帷幕以来,注册制改革在我国已经历了四年的蓄力与检验。2019年7月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2020年8月创业板存量市场试点注册制,2021年北交所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各项措施蹄疾步稳、加速推进。
总的看,经过4年的试点,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规则总体认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行人、中介机构合规诚信意识逐步增强,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趋完善,市场结构和生态显著优化,具备了向全市场推广的条件。
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 杨德龙:注册制适应了经济转型的要求,有利于推动一批代表新经济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宝贵的资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