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咱的镇馆之宝㉜】

光明日报记者 禹爱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浏阳河畔的一铲泥土被翻开,一段沉睡2000多年的西汉文明再现世间。50多年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3000余件珍贵文物陆续出土,其中一件薄若蝉翼、轻如烟雾的素纱单衣,尤为引人注目。

这件现藏于湖南博物院的曲裾素纱单衣,堪称2000年前的“高定”华服。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整件衣物重量却仅有48克,约等于一个鸡蛋重。

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介绍,素纱单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厚度最薄、重量最轻、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丝织衣物,堪称国宝级珍品,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

这件衣服是谁的呢?素纱单衣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即辛追墓。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夫人,去世时大约50岁,其生活年代距今2200多年。

这件衣服为何叫素纱单衣?其准确的名称应是“素纱襌衣”。所谓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素纱属于高档衣料,在周朝时多用作上层贵族袍服的衣里料。素纱单衣的衣料为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若除去衣领、衣袖、衣襟边缘的绢,主体部分重量仅20余克,可谓“薄如烟雾,轻若无物”。

这件衣服是何种场合穿着?有学者认为,它是辛追夫人的一件内衣,也有学者认为其仅是随葬之物。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于锦绣外衣之上,以轻薄素纱罩于华服之外,使纹饰若隐若现,既增添层次感,又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

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利用蚕茧制丝的国家。素纱单衣的出土,印证了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我国就已经掌握了精湛、高超的养蚕、缫丝、织造、裁剪、缝纫、熨烫等技术。千百年来,蚕丝技艺代代相传,不断精进,逐渐形成了包括绫、罗、绸、缎、锦、绢等在内的丰富丝绸品类。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早已超越物质层面,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符号。

素纱单衣 湖南博物院供图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8日 01版)

关键词: 太平洋热线网 国内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