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婧雅 关然


(相关资料图)

一棵苹果树,通过全新的产销对接方式,链起延安果农的致富路,牵动网络空间的公益行。借助数字化的方式,公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从消费、产业等方面细水长流地改变着区域的经济发展。

“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项目是一个缩影。7月27日-29日,陕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陕西专场”活动,这场互联网公益捐赠活动,由陕西省慈善协会主办,陕西省委文明办、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乡村振兴局作为指导单位,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公益行动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种子,也带动了更多的参与力量。“我们希望能在各地政府的指导下,创新衍生出多时、多地、多场景、多主题的有特色,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公益嘉年华活动,让公益文化普及更下沉、更亲民、更低门槛、更接地气、更强参与。”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

数字化公益重塑苹果产销过程

曹海洋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他外出求学创业,在深圳接触到互联网后,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贡献。

“在深圳工作时,我就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家乡果农卖苹果,三个月的时间卖了大概2000多箱,还发展了几个微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数字化销售的力量。”曹海洋感叹道。

随着家乡延安的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好,曹海洋几年前返乡创业,他想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带动果农致富。以往,延安果农常遇到“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每到苹果成熟收获季节,果农们将采摘的苹果堆在地里,受保鲜时间短、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果农的利润空间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宝塔区政府在2019年10月份发起项目“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帮助果农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曹海洋介绍道,项目推行“共享经济+定制农业”模式,后续拓展文旅服务模式,为苹果赋予社交属性,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升级,帮助果农建立新的产销对接关系,进一步扩大延安苹果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我们的这个运营的模式就是政府监督、市场运作、果农受益,形成公益品牌。最终,我们帮助果农提升每一颗苹果,每一棵果树,每一亩果园的综合效益。”曹海洋说。

53岁的张春德是延安的苹果种植户,已种植苹果20多年,十多亩果园是家里一整年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往传统的种植销售模式下,苹果价格仅为两、三块钱一斤,利润微薄,参加了‘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项目后,我们有了保底收入,苹果价格也提高了。”张春德说。

通过项目的预售模式,果农可以提前拿到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有机肥等生产必需的物料,同时,果农也提高了对苹果的精细管理意识,在与认养客户的互动过程中增强双方的信任感,进而也带动更多农产品的销售,为未来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个项目也因为成功结合延安丰富的红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获“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优秀案例”和“2020中国果业十佳区域公用品牌塑造奖”。

互联网赋能苹果多业态发展

腾讯还与延安市政府合作举办“捐步扶贫,延安‘果’真行”公益活动,支持“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项目,300户困难果农获得了技能培训和种植补贴;腾讯视频与延安市合作推出“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联名会员产品,依托腾讯视频庞大的付费会员群体,为果树认养计划提供支撑,促进认养规模和品牌影响双提升,助力延安果业从“卖苹果”向“卖服务”,再向“卖品牌”转型升级。

“‘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联名卡活动,上线短短几天,曝光量就达到1.5亿,超240万人次进入活动页面,为延安苹果做了一次非常漂亮的宣传。接下来我们将挖掘更多有趣内容和精彩故事,与各类网络平台合作打响延安品牌。”曹海洋说, 期望能够借助本次“乡村振兴·陕西专场”公益嘉年华,进一步扩大延安苹果的品牌知名度。

据介绍,本次“乡村振兴·陕西专场”公益嘉年华将重点聚焦特色农业帮扶、养老帮扶、教育帮扶、扶弱济困帮扶等多个方面。活动期间,陕西市民可以关注、支持、分享当地公益项目,爱心网友也可通过腾讯公益小程序直接捐赠或参与行为公益,获得随机配捐。腾讯基金会也将提供5000万元配捐资金、2000万元广告金、500万元益企种花计划激励金和500万元企业激励广告,支持本次公益嘉年华。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金支持基础上,腾讯公益还提供一系列数字化能力建设服务,包括线下培训系统课程、千百计划地域支持、技术公益项目孵化、长期数字化培育等,为公益伙伴项目提供全套公益嘉年华组织及数字化方案。

“此前,‘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项目就在我们所属基地区域内建立农产品数据溯源系统,以农民为基础单位,实现对种植面积、挂果面积、仓储数量、销售群体等信息的数字溯源。”曹海洋说,数字溯源系统的建立能够为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提供基础参考数据,进一步提高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我们对农业数字化、规模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构想。”

此外,依托延安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苹果产业还能打造“文化+”新玩法。

“我们计划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导向,充分发挥延安苹果的种植优势,将延安近20年来退耕还林、种植果树取得的成果嵌入‘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平台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研学实践课程和乡村旅游项目。”曹海洋非常看好文旅项目前景,计划以苹果为中心打造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我们可以把苹果深加工成果醋、果饮、果脆售卖,秋天可以增加苹果采摘活动,冬天可以举行陕北窑洞文化主题活动,丰富旅客在不同季节的旅行体验。”

创新“区域+产业”数字化公益新模式

公益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带着情感和独特的构思,真正为当地产业考虑,为区域未来长远发展考虑。在曹海洋看来,数字化公益改变着当地的产业,也更新着当地果农的观念。

这一模式为发展区域产业总结出哪些经验?曹海洋结合实际案例解释道,数字化公益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为区域产业规划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会联合相关部门以及腾讯公益,通过资金捐助或者政府补助等方式,经过项目组的协调,给大家提供一些气象、土壤等方面的传感器,用数字化的手段帮助果农进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也引入视频直播等数字化销售方式,提升果农的品牌营销意识。”曹海洋说。

曹海洋的例子表明,做公益不只是捐助善款,更是播种观念。中国的互联网公益事业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助力下,“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和相应的基础配套都在不断深化。“99公益日”已成为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全民公益行动日之一,被海外视为全球公益领域的“中国样本”,作为牵头发起者之一,腾讯公益也在思考和实践,希望把嘉年华式的公益活动升级为细水流长、可持续的公益共创。

作为公益重镇,延安所在的陕西也是管窥中国公益数字化实践的最佳“窗口”之一。据悉,陕西省慈善协会从2015年开始进行互联网筹款,过去三年陕西省共有超600家当地公益组织,发起超4000个公益项目参与平台互联网筹款,累计筹款超12亿元,获得3000余万爱心人士支持。

陕西省慈善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公益的“小额大众”模式填补了社会公众参与慈善公益项目途径的空缺,降低了社会公众参与慈善项目的门槛,而随着数字化产品更新迭代,新媒体的普及也赋予慈善项目更加新颖和更多途径的传播方式。

“数字化与慈善的结合,能提升专业度、深化信任感、加强敏捷性,才可能确保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行,链接更广泛的社会参与,重构社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效果。提升人、资金、项目的运营效能,路漫漫其修远,慈善人共求索。”该负责人说。

从重庆到湖北再到陕西,区域公益专场是腾讯公益继“99公益日”之后的一大模式创新。“我们希望与陕西以及全国的行业伙伴一道,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携手打造立体、全面的公益数字化体系,共同提升全民公益服务、构建可持续公益生态、助力增进社会福祉。”葛燄说。

在曹海洋看来,观念的更新最为重要,他通过向老乡们传递最新的生产种植销售观念,改变了当地产业的面貌。做公益亦是如此,要把每一份善款都用到实处,也要撬动当地更大的改变,种下一颗观念的种子,降低参与的门槛,数字化公益正在发挥它的强大作用,为当地民众带来实惠。

关键词: 公益项目 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