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黄河岸边的太史公司马迁故乡——陕西韩城,是一座低调的千年古城,写满了历史故事。

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小儿子被封于韩,在其叔父燕召公军队的帮助下,筑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韩侯城。《诗经》以赞叹的笔调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即“溥彼韩城,燕师所完”。春秋早期,秦始皇的老祖先秦仲的小儿子秦康,受封于韩城境内的梁山脚下,建立了梁伯国。据记载,梁伯“好土工,治城沟”,可见当时的梁国城也绝非一般。

图说:韩城的雪 来源:网络

在漫长岁月里,古城池有的毁于战火,有的因行政区划的调整或迁址,或废弃。隋朝再次统一全国后,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古韩侯城为名,改夏阳县为韩城县,这也是“韩城”名称的由来。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年)另行选址,在今天的位置上开始修筑土城。到了唐初,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西渡黄河,来到毗邻的韩城,作有《夏日登韩城门楼序》,说明古城已显雏形。

宋元时期,辽、夏、金、元先后在北方崛起,形成与宋朝对峙的局面。韩城先属北宋,后于1128年被金兵占领。金人统治韩城百余年,不断对土城进行加固维修,挖城壕,设四门。1173年,在圆觉寺遗址上修筑了六级八角的塔,是古城的标志,俗称金塔,所以古城又叫金城。至此,古城建设基本定型,规模为“周长4里159步,高2丈5尺,池深2丈”。元灭金后,蒙古人把韩城作为南下的基地,城内专设五座兵营以加强防卫,城外专设“万马棚”以接济战场。同时出于统治的需要,又在城内大兴土木,广建庙宇寺观,这是相比目前国内其他地方韩城元代建筑密集的一个原因之一。

明末,农民暴动四起,社会纷乱。崇祯十三年(1640年)韩城人大学士薛国观上奏朝廷,不累乡民,由官绅出资,历时五个月,终于将土城改造成为一座砖城。四个城门上留有门额,东为“黄河东带”,意为东边的黄河像条带子一样地流过;西为“梁奕西襟”,意思是西边的梁山像衣襟一样宽阔;北为“龙门盛地”,往北走就是著名的黄河龙门了;南为“溥彼韩城”,是说好大好富饶的韩城。在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城墙巍峨,城楼壮观,护河、护沟齐备,防卫功能俱全。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风霜,今天的韩城古城仍然保存着旧时的格局与风貌。

新民晚报记者 夏菁岑

关键词: 大兴土木 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