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村行走,寻访中国最后的山村,这是专业行走两年前寻访秦岭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罗庄进仕沟的第6篇图文。
(相关资料图)
-1-
从正在给老房子外墙抹白灰的那户人家走下来,也就是一个人一个家那一户,我们打算去红色箭头所指的地方看看,那边有一栋新修的房子。
新房子很阔气,连入户的道路都修了堡坎,并用水泥硬化过,车辆能够行驶进去。
这户人家,甚至还新修了一道大门,用围墙围出了一个私密空间。山里都是小家小户,这样带大门带院子的房子,其实并不多见。
不过,既然新修了一道大门,我们也就不方便上去寻访了,只得悻悻地退了回来。
-2-
就在这栋新房子对面,有一栋门前长满了大树的温暖的老房子。
老房子门前这些大树,就这样随意地生长着,东一棵西一棵,有的粗也有的细,但是都很高。
近处的这几棵,树干上甚至还缠着藤。这藤想必也不会太过于嚣张,要是影响了树的生长,必定会被主人一刀砍断。
我仔细看了看,秦岭进仕沟这栋土墙老房子,墙体泛着特别的光,让人觉得有家的味道。土墙老房子上泛着的光,大概与门口停放的红色农用车有关。
-3-
一对母子,出现在视野里。
“娃真调皮!”我朝着背着背篓的妇女说。
“对,还摘花呢!”对方很大方,补充回应道。
“你们住在这里?”我继续问。
“早就搬出去了。”对方告诉我。
“回来忙啥?”出于好奇,我补问了一句。
“带着娃回老家看看。”孩子的母亲说道。
对于孩子来说,山野永远乐趣无穷,道路宽广,花儿鲜艳。互联网有记忆,如果四十年后,这个孩子能看到这张照片,他会咋想?
-4-
这篇图文的全部照片,都拍摄于秦岭进仕沟的“沟中心”。
沟中心是我起的名字,当地人自然不会这样叫。我之所以叫这里沟中心,是因为此地住的人最集中,这个警示牌也侧面说明了我的判断。
墙上有一块地质灾害警示牌,上面写着此地灾害名叫“毛狗洞滑坡”,威胁到6户29人,出现危险时,预警信号是“锣声”!
鸣锣发声,传递危险信号,恐怕也只有在这里的山区,还能够见到。
见到我拍照,警示牌旁边佝偻着腰的老者,眯着眼笑得很开心,老者年纪想来很老了,满口的牙已经一颗不剩。
-5-
警示牌对面的另一栋房子,跟前面那栋门口有树的房子一样温暖,特别是大门上的对联,喜庆、吉祥,有家的味道。
原本,我打算去这户人家看看。没想到,大树底下的铁皮小棚里,躲着一条白色的看家狗。狗尽责尽职,见到陌生人后,便恶狠狠地咬叫起来。
这狗虽然被铁链拴着,但谁能保证这铁链就一定固若金汤?所以,在到底去不去这户人家看的问题上,我犹豫了,最终选择放弃。
算了吧,安全要紧,看看地里的这些菌袋也挺好的。
-6-
眼前这一块小小的地,一眼望去是17小块,每一小块约250个菌袋,也就是说,地里大约有4250个菌袋。
比种玉米、种土豆、种大豆都划得来,钱多事少,所凭借的仅仅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绿水青山果然是金山银山。
友人妖和友人怪没这么多感慨,他们每次都很疑惑,为啥跟我徒步一次秦岭,也就几公里,顶多十几公里山路,我为啥能写这么多文章,讲这么多故事出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对于一个爱写作的人来说,一阵风吹过,都能写一篇文章,更何况这是一座大秦岭!
-7-
虽然这是在进仕沟沟中心,但是这里的许多老房子,其实也都是空着的。这些房子的主人搬走了,但搬得并不远,就在进仕沟沟口。
沟口规划了一大片安置房,全都是二层小楼,一户挨着一户,都宽宽敞敞的,不过大伙在那里却坐不住,因为土地还在沟里面,心难以搬走。
这些夯土结构的老房子,就像树木长了根,它们早已是有生命的物体,搬走确实不太可能。
要知道,当初修建时,那些有力的大手每往下砸一下,就会顺着肩膀流下许多汗水,这些夯土被汗水浇灌过,便像种子吸饱了雨水。它们还年轻,正茁壮生长,并不会轻易就老去。
这是山里的未来么?不,这是山里的一个故事。等到许多年后,地里的这些菌袋,也终将成为秦岭的一段历史,就像我们看到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