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孙思邈 (541~682),西魏宜州泥阳(今耀县)孙家原人。7岁入学,“日诵千余言”,被北周独孤信誉为“圣童”。20岁时精通老庄及百家学说,并好佛家经典。宣帝时,因世乱隐居太白山。杨坚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出。唐太宗即位,召至京城,欲授以爵位,坚辞不受。高宗欲拜谏仪大夫,又固辞。上元元年(674)回归故里,隐于五台山(今药王山)。永淳元年(682)二月十五日卒,年141岁。临终,嘱家人薄葬,不置冥器。

思邈幼年多病,18岁立志学医,20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研究,对民间经验十分重视,往往为一方一药,不远千里,虚心求教。他在药物学、营养学、针灸学、炼丹学、医疗技术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蔚然为一代宗师。所著《千金方》首创复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思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亲”,不畏艰险,“一心赴救”,不沽名钓誉,“自矜己德”。提倡公开医方,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要求医生应替患者着想,尽量用便宜药物代替贵重药物,并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他身体力行,不慕名利,用毕生的精力,实践了自己的医德思想。他曾手疗600多个麻疯病人,“一一亲自抚养”,使十分之一的病人得到痊愈(引文均见《千金方》、《千金翼方》下同)。据民间传说,他还给濒临死亡的妇女接生,给尿潴瘤病人用葱管导尿,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由于他学问渊博,医术精深,医德高尚,当时名医如谢季卿及甄权、甄立言兄弟等,都常与他往来,研讨学问。魏征奉命修前五朝史书,怕有遗漏,多次向他请教,他都一一口述,有如目睹。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知名之士,也都以思邈为师,向他问学。

思邈一生,勤于著述,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世传思邈著作70余种,而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为集大成。此书完成20年后,即被日本留学生以手抄本带回日本,作为医药教科书。

思邈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无限崇敬,因之卒后为他立祠建庙,神而祀之。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敕封他为妙应真人。后来群众又尊称他为“药王”。因之,药王洞、药王庙遍布大江南北,在北方几乎每县都有一至数处,这在历代医学家中是罕见的。

思邈有子名行,官凤阁侍郎。孙名溥,任萧县丞。

关键词: 千金翼方 人民群众 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