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以“西安人的歌”作为切入点,找到与大众情感共鸣的有效路径,成功探索了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创新与突破,有力拓展与更新了中国当代文化符号。

2022年“西安人的歌”IP横空出世,这一年以来,从 《西安人的歌 2022新春演唱会》、《西安人的歌——我是青春》五四特别节目、《西安人的歌·怎么一下就老了》重阳节特别节目,到如今的《西安人的歌·一乐千年》2022-2023跨年特别节目,全网年度累计总传播量达25.5亿。此次跨年,话题#当陕西话遇上盛唐诗篇别君叹唱给你听#及#无论顺境逆境2023我与长安共舞#再度热搜霸榜。纵观此IP这一年出圈的过程、舆论热度和主题内容来看,“西安人的歌”精神属性浓烈,通过传统节日、年度节点,打造仪式化内容唤醒集体记忆,来激活文化认同,更好地满足了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成为荧屏上一面鲜红的精神旗帜。


【资料图】

“西安人的歌”在节目定位和节目主题选择上也连续升级,既以“歌”会友,实现从“关注主题”到“关注观众”的转变,也通过对“寒冬”“青春”“年老”“确定性”等话题进行有温度地探讨,完成在“探讨社会议题”层面上的逐步成长。

它没有顶流明星加入,它的舞台是写意的,它的故事是写实的,就是西安人的生活。西安也是一座音乐之城,“歌”是生活,生活也是歌。它的镜头永远对准普通人及普通人迷茫、焦虑、坚持、不服输、蓄势待发,也永远聚焦拼尽所能的闪耀一刻及藏在努力背后的人生辽阔。

作为跨年收官之作,本季更是实现了对“西安人的歌”IP多维度、多元的进阶。

《西安人的歌·一乐千年》

长安不缺“诗”的自信,西安人懂。

“低吟白雪逢阳春,愿你心下无惆怅。我们总能找到生命参差的秩序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一人一剑走天涯,还是每个被标注过的一天,带给我们的独家记忆。”

——曹轩宾《别君叹》

长安不缺“歌”的自在,西安人懂。

“十二时辰的长安,咱们齐相见,双手喜迎四海聚欢颜,做一个唐朝人,灯火夜未眠,万树梨花月正圆。”

——程渤智《长安时辰》

长安不缺“乐”的自得,西安人懂。

“我们应该有很敏捷的体魄,应该有很仿宋的大脑。不要去把我们的精神高的很紧张,也不要去僵化我们的身体。”

——梯云纵乐队《盹儿》

长安不缺“舞”的自由,西安人懂。

“古城之路,一花一木,古城之舞,为你停驻,伫立楼台,听风对白,长安,长安常回来”

——古城四月《长安圆舞曲》

长安不缺爱她的人,爱她的人也都懂彼此。

“人世间冷暖却让潮起潮落,侠散人聚,无数无名的骄傲浇灌才使故事成句,只因不止大者为侠义,很平凡但漏侠气。”

“请多赐教,有幸我们在此生就能遇到,有仁有义,是根植在心天生的记号,如果没有你,我怎会服下岁月的解药,世代序幕拉开,是传承侠者精神的写照”

——辛巴/CREAM D《不止大者为侠》

“八百里秦川,五千年文明,从骊山晚照到灞柳风烟,这些变迁变化的背后都有一个指向:我们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

——西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 耿国华

“其实,把梦做上九天和把爱撒在脚下是一样的。你看,几千年来,依然没变的是漫天星辰和人间烟火,而它们也一直都有足够的耐心去见证每一个平凡的生命振翅的瞬间,从0到1到1000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博士 马小飞

“出去了就别惦记种地了,你比爸有出息。”

——《相信相信的力量》秦农银行

“如果真的绿灯亮的时候,别说我开个面包车,我就是蹬个三轮,我觉得我要站起来蹬。”

——包子铺老板

“我知道我从哪里来的,我也知道我自己的目标。”

——外卖员 张老九

“2023我要成为大侠拯救世界”

——5岁的小朋友

辞旧迎新之际,为深深印刻在长安记忆里的诗、歌、乐、舞, 寻找当下注脚,寻找西安注脚,寻找经典飞入百姓家的人文注脚。

有人说,“个人改变社会”这话听起来有些雄心壮志。但其实,我们学习、读书充盈头脑,我们吃饭、锻炼强壮身体,我们给有需要的人一个拥抱或是搭一把手,我们把老人当孩子等等等等,我们当下的每一点向好的改变,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都是破题关于明天的“确定性”。

用思想围炉,烤人间烟火。

愿陪你自人间取火,点燃2023的开端,相信时间且拥抱成长,无畏且强大地去往更好的明天,更开阔的远方。

——《西安人的歌·一乐千年》

关键词: 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