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这位中国抗战远征军老兵了却心愿后,走完了他104岁的人生历程。1月20日清晨,他被安葬在一片树林里,那是他生前亲自挑选的地方。
远征军老兵安葬在生前挑选的地方
他叫覃福廷,是一位中国远征军老兵,家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镇农村。
(相关资料图)
中国抗战远征军老兵覃福廷 受访者 供图
儿子覃树明告诉记者,1月18日下午3:40左右,父亲在青神县人民医院去世,享年104岁,次日火化后骨灰送回老家祭奠。
1月19日下午,覃福廷的追悼会在老家举行,前来参加的除亲朋好友以及村民外,还有当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等共计200余人。
1月20日清晨8时左右,覃福廷被安葬在一片树林里,那是他生前亲自挑选的地方,早前家人已在那里给他修好坟墓。
弥留之际留下心愿想见营长后人
覃福廷是中国远征军第6军新39师115团排长,他与该师117团营长刘大成感情较好。
儿子覃树明说,他们家离青神县城约3公里远,今年1月3日下午父亲突然生病,被紧急送到青神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检查发现他肺部感染,病情较严重,但他神志清醒。
眉山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钟伟告诉记者,10多年前他们通过走访调查核实,发现覃福廷是一名抗战老兵,随后一直关心关爱着他,并与他家人保持着联系。
他说,这次覃福廷爷爷生病住院后,四川省相关社会团体和多位爱心人士前往医院探视并提供医疗援助,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还发起援助行动,仅半天时间就为覃爷爷募集到8000多元医疗费用。
当获知覃福廷病情加重后,1月10日当晚,钟伟连夜驱车赶到医院看望。
他说,当时覃爷爷给家人交代完所有事情后突然清醒了许多,说想出院回家,还说了一桩多年来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心愿:希望能见到营长刘大成的后人。
川陕联动84分钟找到营长后人
“覃福廷爷爷依稀记得,刘营长祖籍甘肃兰州,读过黄埔军校。”志愿者钟伟介绍说,“当时我感到无比心酸和无奈,茫茫人海中,到哪里去寻找?但为了完成覃爷爷的这桩心愿,哪怕再困难,我也要想办法去试试。”
1月11日晚上8:44,钟伟联系到了“老兵回家”发起人孙春龙,告诉了覃爷爷的这桩心愿,希望通过“老兵回家”平台寻找到刘大成营长的后人。
随即,孙春龙立即查找资料并全网发布寻人消息。
1月13日深夜,陕西安康传来消息称,刘大成营长的孙子找到了,他叫刘小勇,家住安康市汉滨区。
安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士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当初从接到寻人消息到找到刘小勇,他们总共只花了84分钟。
今年52岁的刘小勇告诉记者,1月14日上午9时左右,他接到眉山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电话,“他们说我爷爷生前的一名战友现在病情危重,想在有生之年能见见我,当时我感到很奇怪,进一步问清情况后,我决定赴四川满足老人家的这桩心愿。”
后来,安康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又联系上了刘小勇,在他们的精心安排和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刘小勇争分夺秒做好出发准备。
营长孙子带爷爷照片赴川看望病重老兵
刘小勇说,他在家里找到了爷爷生前留下的一张照片,揣在怀中前往四川。
1月16日凌晨0:30,刘小勇一行乘火车从陕西安康出发前往四川成都。
当天清晨,他们抵达成都后,又辗转到达青神县城。
眉山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钟伟介绍说,当天下午他们与刘小勇一同前往青神县人民医院看望覃爷爷,“这是一场与生命赛跑、时隔约80年跨越三代人的相见,在场所有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刘小勇到医院看望覃福廷爷爷,老人很激动,眼里闪着泪花
来到覃福廷爷爷病床前,刘小勇看到他插着呼吸管,神情憔悴,但神志清醒,能说一些简单的话语,“见面那一刻,覃爷爷很激动,眼里闪着泪花,我快步上前紧紧握着他的手,拿出爷爷的照片,他一眼就认出那是他的刘营长,还断断续续地说,这辈子终于见到营长后人了,自己的心愿终于了了。”
1月17日上午,刘小勇从四川眉山出发,返回陕西安康。
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传来不幸的消息,下午3:40,104岁抗战老兵覃福廷完成最后一桩心愿后安静地走了。
听闻噩耗,刘小勇悲恸不已,“他是我爷爷的战友,也是我的爷爷。”
刘小勇告诉记者,爷爷刘大成祖籍甘肃兰州,后来祖上搬至陕西安康市汉阴县,“我奶奶是安康市的人,后来爷爷也居住在安康。”
他说,爷爷婚后在安康住了半年多时间,奶奶已怀有身孕,这时爷爷决定投笔从戎。
“1934年,家人接到爷爷报喜书信,称他考上了黄埔军校十四期,一切平安,同时还寄了他的照片回家。”刘小勇说,“家人随即给他回信说奶奶已经生了,叫他给孩子取个名字,爷爷便取名重喜,那是我父亲的小名。”
刘小勇说,爷爷因战事繁忙,一直没有回过家,父亲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上世纪80年代,我们也四处寻找过爷爷,但一直未果。”
安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刘大成出生于1914年,1938年从黄埔军校十四期第六大队九队毕业,系远征军第六军新编第39师117团1营营长,1944年6月12日,牺牲在云南松山抗日战役强渡乌江攻占红木树战斗中。
是役日寇死伤约282人;新编第39师有24名军官受伤、阵亡41人,其中两位营长刘大成、胡醒汉阵亡,失踪军官5名;士兵伤553人,阵亡346人,失踪212人。
记者检索得知,此前的同年4月底,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六军新编第39师加强团117团渡过怒江,进出红木树,给松山日军以极大压力;5月中旬,新编第39师115、116团渡过怒江,攻击红木树周围的日军,6月12日,116师加强营攻占红木树,切断腾冲、江苴日军与松山日军的联系。
覃福廷在云南惠通桥上追忆往事
老兵曾对家人隐瞒身份达半个多世纪
覃福廷的儿子覃树明告诉记者,父母一生育有4女2男,他在家排行第4,母亲10多年前去世了。
他回忆说,他们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讲一些战斗故事,讲如何抗击日军,“他讲得活灵活现的,好像自己亲自参加过战斗一样,有一次我问他是不是当过兵,他说没有。”
覃树明记得,当年自己参加民兵时被允许带步枪回家训练,父亲曾教他如何持枪,教他“三点一线”瞄准目标后,要深呼吸一下再扣动扳机,这样才能打中靶子。
“我曾怀疑过父亲的身份,但每当问起时他就否认。”覃树明说,直到10多年前网上发起寻找抗战老兵,当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找到父亲,他才透露自己曾是中国远征军老兵,“他的这个身份一直隐藏了半个多世纪,甚至连我母亲都不知道。”
身份被公开后,覃福廷经常给人讲自己当年的抗战故事,“有时一讲就是几个小时,讲起来眉飞色舞的。”
覃树明说,父亲生前曾透露称,抗战胜利后他们曾在国外接受日军投降,后来他回到老家务农,一直隐藏身份。
口述称系“敢死队”成员曾强渡怒江对日作战
四川眉山市政协干部刘坤、王莉茹等人曾对覃福廷进行过采访,并对他的口述内容进行过整理。
覃福廷口述时说,他于1938年5月入伍,在云南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6军39师115团,隶属团部警卫排,当时115团正在中缅交界的滚龙江边与日军对峙,他和战友渡过滚龙江与日军作战。
他曾说,有一次天色已晚,他们发现日军正聚在一起开会,便偷偷剪断敌人的电话线,当即活捉了两名警戒兵,扔了几颗手榴弹,开会的那10余日军被消灭掉,后来他升任班长,随部队到云南弥渡集训,因表现出色,1942年他调到团部冲锋连任第三排排长。
1944年5月,部队进行滇西反攻,团部抽调组成3支“敢死队”,覃福廷系“敢死队”成员之一。有一天晚上,团长命令“敢死队”强渡怒江为大部队开路,他们当即从江边的沙地里挖出两艘埋藏着的木船,第一支27名“敢死队”成员上船后刚划到江心,船突然沉了下去,他们顿时被滔滔江水冲走。原来那木船常年没有用,漏水。
“当时我正准备乘坐另一艘木船渡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心如刀绞。”覃福廷说,团长见状立即给师部打电话请求用橡皮艇增援,后面两支“敢死队”这才顺利渡过怒江。
覃福廷还回忆称,有一次与日军肉搏战时,他躲闪不及,被敌人的刺刀刺中胸部,血流不止,他忍住疼痛,拼尽全力,抡起枪托打过去,击中敌人的太阳穴,将对方抡翻在地,此时一名副营长及时赶到将受伤的他拖到一棵树下。
他称,当初他与刘大成营长在部队认识,两人感情很好,“刘营长生前告诉过我,他祖籍甘肃兰州,后来他在战场上不幸牺牲了,但这些年来我一直没有忘记过他。”
重返滇西战场惠通松边用酒祭奠阵亡将士
覃福廷的儿子覃树明告诉记者,2017年12月初,眉山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等带着他父亲和邓竹生、王友成、祝明方、石如碧、李伯超等6名曾经在滇西战场作战的眉山籍抗战老兵前往云南,重返昔日战场,祭奠当年阵亡将士。
覃树明向记者回忆说,同年12月7日,6位抗战老兵来到惠通桥时,他父亲扶住桥上的铁链来回走了两趟,“他走走停停,不时看看桥下的怒江,不时看看四周的环境,突然在桥头失声痛哭起来。”
他说,父亲告诉他,当年曾亲眼看到中国守军炸毁惠通桥阻击日军侵犯,后来他们“敢死队”就在惠通桥附近强渡怒江,天亮后看到战友的鲜血染红了怒江,“他们在惠通桥边用家乡的白酒祭奠阵亡将士,边祭边哭,我们也都哭了。”覃树明哽咽着说,他们还把从家乡带去的泥土撒在桥边,祭奠牺牲的眉山籍战友。
覃树明说,次日,父亲在“松山雕像群”里看到军长的雕像时,立即脱帽举起左手敬了个军礼,顿时泪流满面,“父亲生前曾告诉我,龙陵战役中他被敌人的弹片击中右手虎口,他忍痛继续战斗,事后发现右手有根筋断了,五指只能蜷缩着,根本伸不直,此后他敬军礼时便一直用左手。”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黄平 编辑 董琳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