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渭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武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到292012 户,其中民营企业63891户,个体工商户21988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238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的98%以上,2022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7%,税收贡献率达50.27%。民营经济已经占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
渭南全市7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有6户,占总数85%以上,全市49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3户,占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的87%以上,全市198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80户,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上市企业方面,陕西美邦和黑猫焦化2户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资料图)
经过多年发展,渭南市民营经济已经全面拓展到工业制造、建筑施工、现代服务、文化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农林渔业以及城市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
渭南市工信局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3D打印、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支持各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重点技术研发工作,今年以来共征集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30余项。
推行企业开办“一表申请一窗出件”改革。建立“一门进出、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套表单、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次送达”“八个一”工作机制,将“五险一金”整合至企业开办环节,通过“一窗接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件”的模式,让企业开办各类证照办结时间缩短30%以上,企业需提供的资料减少40%以上,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
组织召开“陕企通”诉求服务专员、政策发布管理员及“陕企通”注册推进会,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做好服务保障。加强宣传推广,截至9月11日,渭南市共注册企业54066个,注册量和注册率均位居全省第二。
在全市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融畅工程”,充分借助金融联络员工作机制,下沉金融服务资源,协助企业融资纾困,活动开展期间累计组织融资培训活动百余场次,参训企业 700 多家,促成 459 家企业签订借款合同 13.15 亿元。今年以来,科技类企业共获得股权融资 1.52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 620.65 亿元,贷款户数26.22万户。
下一步,渭南市工信局将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作为开展“三个年”活动的具体举措。注重强化项目产业方向、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率等关键性指标,把土地、资金、人才等有限资源落实到重点项目,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成落地。
对支撑经济增长权重较大的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五大行业营业收入、批零业、房地产销售等指标以及回落明显或增速较慢的短板指标加强跟踪推进,强化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联动作用,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推动中央、省级等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效落地,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
充分发挥科技带动效应把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环节,完善协同创新网络,打造优良创新生态,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发挥人才带动效应,贯彻落实好各类人才优惠政策,创新企业人才培育方式,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渭南分中心和秦创原渭南科技服务团作用,提升渭南 (西安 ) 创新创业孵化器培育孵化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特色化、集聚化发展。
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编辑 赵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