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节选自《从历代学者对易传的解读,浅谈中国易学传播的真实状态和传承的底层逻辑》。原文是一篇概括性介绍易学传播、传承、及如何学习的长文,为让读者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易学全貌,涉及内容较多,故部分章节不宜展开论述,以使上下文连贯,各主题突出;行文也尽量浅显直白,以期言语通俗易懂。

原文较长,连载发布,蓝色字体为节选时概括的小标题,是否切合作者本意,编者才疏学浅,望作者、读者海涵。下为节选之六:


【资料图】

易学的传与不传 知识的加密与分散

我们看到,在《易传》中,散落有大量的易学数理模型。易传两千多年来公开发行并流传于世间,虽是流传于世间公开发行,但《易传》本身,其实就是经过语言加密的秘本。它是通过语言加密的手段,来保证真正的易学数理知识,不会被大面积的外泄。就像敌我之间截获了情报电文,没有配套的密码本,也破解不了真正有用的情报信息。

可见在易学的传和不传之间,古代先贤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如果不传,几千年来华夏的文明就会断代,后代儿孙将难以为继。如果传,又怕后世多有心术不正之徒,获此利器而为害世间。《黄帝内经.气交变大论》中讲:“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素书》上亦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在古圣先贤的概念中,易学是天地秘密宝藏,所以河图洛书,也被称之为“天宝地符”。

在这种请况下,怎么样既保证后世一代代公开传下去,又保证不会造成传于匪人、漫泄天宝的结果,于是为了满足这两个条件,古圣先贤想出了一个手段-----加密与分散。

1、加密即对语言文字进行加密;见前文(1)用词唯简(2)隐语表达。

2、分散即把系统易学知识,分散成若干个片段,并打乱知识之间的次序,让你找不到知识之间的前后顺序、数理关系之间的因果逻辑,从而更难以发现整个易学的系统构架。即便你短时间内,学到了一部分,得到了一部分,也不过是盲人摸象,难以一窥易学之全貌,更别说掌握整体知识后的妙用了。

这个机制非常高明,能达到古人想要的结果:即让人格贤善心术正的人能承担起传承,又让心术不正的人看不懂。

那么古人又如何分辨后世的人,谁是贤人、谁是匪人呢?要知道学习、研究、梳理、重建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非贤人有恒心、有毅力则不能完成!而小人则多浮躁而急功近利,知道要费力艰深,则决不能坚持!若果能坚持,几十年下来,孜孜不倦、勤于治学,则也早已去除浮躁急功近利之心,自然也成君子了。

这是古人想到的,既让经典流传于后世,又通过“加密、分散”等人为手段,达到自然选择淘汰的一种机制。

所谓道不轻传,不传非人,不是说说而已,古今求道者,莫不是艰苦卓绝,苦心孤诣,才能小有所成;莫不是历经苦难,淡泊名利、发大慈悲心,而终能有所大成。那么易学博大精深,知识体系庞杂,我们该怎么学,学什么,又从哪开始呢?(未完待续)

明日更新:易学的难与不难 如何学习 从哪开始 顺序次第

昨日已发:易学的全与不全 没有系统认知和数理关系 难以构建完善的易学知识体系 

原创文章:首发公众号,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大成行者文案编辑:孟丽

微信:yixueshulitanyuan   公众号:易学数理探源

系列文章陆续更新!建议按顺序阅读,以免前面概念、定义不明,后面内容难以理解。学习中有问题可留言互动,作者将选取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