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本周四,北上资金净流出149.4亿元。尽管8月大幅流进银行板块,但近期北上资金对银行的“短炒”似乎告一段落,银行板块本周陷入回调。
中报季热潮过后,北上资金再度重现了当年的“喝酒吃药”行情,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是上周以来最被高配的两大板块。下一阶段,究竟市场将何去何从?当前海外资金又在如何进行调整?
瑞银投资研究部中国策略主管刘鸣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建议有选择地增持周期股和防御股,原因是收入、盈利不断增长或改善,但不是整体转向价值股。但是会低配银行股,除了不良的不确定性,在金融科技能以更低成本、更大规模性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的情况下,人们会猜测金融科技最终会否压倒传统金融业,就像电商挑战实体零售一样。
此外,一些机构仍愿意给予能产生稳定盈利的消费龙头估值溢价;医疗股的业绩分化,但CRO(医药研发外包)和医院连锁龙头二季度业绩亮眼,并仍被持续看好。
外资结束短炒银行、看好金融科技
北上资金在8月一度罕见地追逐银行股,但近期热度有所降温。第一财经此前报道,8月17日,银行股集体大涨,成都银行涨停,21家银行涨幅超3%。根据通联数据,当时银行板块是北上资金加仓第一高的板块,但就1个月、3个月的时间线来看,银行股都是北上资金最低配的一个板块。上周以来,银行板块又退居第六,且整体银行股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
此前,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对记者表示,美元走弱推动资金流向新兴市场,被动资金开始流入A股,加上内地银行股相对估值比较低,派息率对外资也有吸引力。此外,当时市场有三大逻辑相对看多银行股——利润利空落地,估值、持仓及股价三低,经济逐步复苏。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同比下降9.4%;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当时这让市场对上市银行中报业绩有了充分预期,最大利空落地,相当于消除了不确定性。
中报过后,热度降温。接受记者采访的外资机构普遍表示对银行股保持标配或相对低配,未来的不确定性仍是关键。据记者统计,36家银行中有18家银行中报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而且11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不低于10%,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头部城商行净利润同比下滑更为明显。
“目前我们调整了模拟仓的配比,大金融是低配,整体较基准低配7个点,其中6个点在银行,原因是银行对其他非银行业的成本实则是银行的收入,而非其盈利,未来‘让利’仍在持续。”刘鸣镝称。
瑞银的研究显示,若从金融和非金融的维度来看,金融利润源自实体企业的利润。如一家实体企业的借贷利率相对于它的投资回报持续太高,企业就没法承担新的投资。从数据来说,中国的金融行业2014年到2018年,行业市值前五名的加权净利润率,超过同期非金融行业市值前五名净利润率1470个基点(BP)。美国和印度的这一数据也不低,但未超过中国(美国同口径净利润率差是470BP,印度是510BP),这三个国家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如果看日本、韩国、德国,分别是170BP、50BP、160BP,这些国家的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的微小利润率差造就了其非金融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瑞银称,如今,一是中国整个金融业不断开放,需要有更大的整合和效率的提高;二是目前银行正反哺实体,如果中国内地的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上述较大的利润率差将会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传统金融,外资更为关注金融科技,尤其是在蚂蚁金服即将上市之际。业内人士称,从早期上市的P2P到现在,图景已经非常清晰,技术能力强的公司的确可以用大数据进行实时跟踪、数据分析,把消费贷、小微贷和支付等做得非常有规模,而且可以将成本降下来。
酒、药行情再度回归
本周,许久未见的“喝酒吃药”行情再度回归。尤其是9月3日,整体市场震荡下行,但白酒板块表现亮眼,医药股超跌反弹。过去一周以来,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是北上资金持股比例变化最大的前两大板块。
其中,贵州茅台仍是北上资金净买入最高的个股,9月3日港资净买入515.18万元。相关分析师也对记者表示,鉴于中秋国庆临近,且未来4个季度酒企业绩逐季改善、纷纷提价,如国窖、水井坊等相继提价,五粮液很快也将提价。目前,经销商普遍库存较低,因此经销商及终端积极性好、打款积极。当前茅台经销商库存普遍半个月以内,泸州老窖经销商打款积极。中秋国庆旺季有较强补库需求,机构预期双节期间终端消费超预期概率较大。
但是,就中期而言,外资机构普遍看好一线龙头。近期第一财经也曾报道,原因在于,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已过高速增长期,行业产量增速持续放缓,白酒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价来对冲销量下滑。但也需要看到,提价对销量会构成冲击,因此在本轮白酒行情中,定价权成为核心因素,比如茅台的批价从2014年的800元持续上涨到2500元,销量还持续攀升。
此前回调的医药板块近期再度受资金追捧。9月3日,恒瑞医药是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前十的公司,净买入额达46.94万元。尽管8月医药板块整体回调,但机构认为业绩的高确定性以及防御属性也意味着医药板块仍具前景。
就具体表现而言,8月全月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77%,同期沪深300则上涨了2.58%,但医药板块结构上分化明显,其中医疗服务、原料药、医药商业跑赢大盘指数,而化学制剂、中药和前期表现出色的医药器械与生物制品跑输大盘。调整的核心原因主要还是受到大盘风格的影响和安全边际问题。
但从中报业绩来看,核心企业的业绩基本表现良好,亦有一部分公司业绩大超预期。业绩符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疫苗、体外检测、连锁药店、外包产业链、特色原料药、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医疗器械、中药等。这些字领域几乎覆盖了医药板块的大部分内容,业绩较高的确定性再次表明医药板块本身的防御属性。
刘鸣镝称,目前在医药板块中看好三类,分别是创新药、医疗服务和CRO。行业总体会受到采购价格下行的影响,但其中的领军企业增长的可持续性较高,所以这三类不太会受降价影响的,而且个别公司的研发能力也很强,是可以持续的成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