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江苏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养老服务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同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迎来新一批学子,其中,231人进入该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从全省来看,在职业教育层面探索此类人才培养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角。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不少新生提出了疑问。
“爷爷放松,我给您量一下血压。”“这几天睡眠怎么样?”这个和养老机构里老人说话的女孩叫何诗晗。19岁的她就读于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康养工程学院,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习已是第三个年头。
“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未来肯定需要更多专业从事养老行业的人。”何诗晗曾经学过护理,有老年护理的专业背景。她坦言,起初自己转到这个专业时,接触到的都是老年人生活照料等课程,“和普通护工区别在哪”也是她最开始的困惑。
随着课程不断深入和升级,对老年人心理、照料、康复、活动设计以及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有了全方位了解后,何诗晗有了新的理解,养老不仅仅要从生活上关心老人,更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这也正是我们专业的意义所在。” 何诗晗说。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院长陈育社告诉记者,《规划》里提到,广大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逐渐从保障生存型向品质生活型转变;消费理念逐渐从日常必需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社会角色逐渐从接受照顾型向寻求社会参与型转变。“这为我们培养养老人才指明了新的方向。”
暑假以来,何诗晗和同级同学正式进入养老机构开始岗前实习。“工作从一线做起,才能更直接地与老年人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虽然辛苦,但何诗晗充满了信心。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她谈到目前社会上一些人“看低”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她家所在的农村地区,还留存着“让父母进养老院=不孝”的旧观念。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康养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平告诉记者,这些误解既来自家长和学生,他们认为这个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也来自社会公众对职业发展前景的不认可,认为养老机构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我们需要通过社区康养职业人才的培养来证明:养老行业人才应是精通康复运动心理、健康生活方式和营养膳食的复合型人才,区别于我们一般公众所认为的简单重复劳动。”蔡平补充说。
“虽然我们在不断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但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同时存在。”蔡平建议,对人才的使用要分类型、分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散到护理、运营、管理等不同的岗位中去。而不能像现在一些养老机构的做法,将学生限制在护理员的岗位上,这样容易影响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积极性、限制他们发挥潜力。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其实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陈育社相信,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养老行业,成为构建“原居养老、社区安老、机构托老”三位一体“苏适养老”服务体系的一员。
记者 蒋明睿 王拓 王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