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淮安宛如一个热闹的“会客厅”,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10月13日,2021(第九届)苏商发展大会暨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江苏沙钢集团、南京钢铁集团、江苏华朋集团、双良集团等知名企业的600余名苏商,齐聚淮安,感知“运河之都”的魅力,共绘苏商发展蓝图,也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汇智聚力。
向更大格局、更高层次迈进
作为中国“五大商帮”之一,苏商是民族自强中的创业者,是市场经济大浪中的弄潮儿,他们根植于江海大地,又散播四海、花开天下,积淀出“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
本届苏商发展大会以“区域一体化下的苏商发展新机遇”为主题,这对于淮安而言,非常应景。
紧贴长三角中心区,淮安是一座和合南北、连接东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历史的淮安,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兴盛之地。正因盐商集聚,创就“运河之都”的盛景;因融汇南北,成就“美食之都”的美誉;因历史厚重,形成“文化名城”的风貌;也因精英辈出,书写“无淮不成行”的传奇。
今天的淮安,是重商亲商的创业兴业之地。随着江苏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高铁密集开通,淮安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到南京都市圈、宁淮合作区等重要区域部署,对于淮安而言,不断积聚的能量蓄势待发。
在这个过程中,淮安形成了自身独特优势,产业兴旺、蒸蒸日上,平台优质、功能完善,四通八达、出行便利,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这样的结论并不是主观的判断,而有着很多事实佐证。比如,如今淮安在全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58位,获评全国法治化营商环境标杆市,首提首倡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被明确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历经六年奋战以高分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成效全国领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验区……
前进的道路不会止步于此。前不久,淮安市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愿景目标。
主办此次大会,是淮安向开放要动力,在更大格局、更高层次整合资源、创造优势、赢得先机的有力举措。
也就是说,这样的大型活动集聚多种资源要素,可以成为城市发展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功能性平台”,可以实现超越有限时空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出特别的“溢出效应”。
这一次,淮安希望的是借助苏商的影响力,将其转化为投资环境的“放大器”和优质资源的“引力场”,进一步提升发展格局,通过重大项目蓄势、营商环境赋能,更加主动承接全省和长三角中心区优质产业转移、要素流动和辐射带动,提升淮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地位。
力邀圆梦“合伙人”“推介人”
“未来的淮安,是商机无限的成就梦想之地。”正因上述所说,此次大会上,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向来宾道出期待和信心。
作为此次苏商大会的东道主,淮安不仅以满满诚意,搭建高端对话、务实合作的平台,更以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诚邀广大苏商成为淮安建设的“共梦者”、淮安城市的“代言人”、淮安崛起的“助力者”。
“我们相信,淮安未来发展的机遇,能够为包括苏商在内的广大企业家在融入区域一体化和构建‘双循环’中,提供更加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陈之常说,淮安诚邀大家做淮安城市圆梦的“投资人”“合伙人”,把淮安作为开疆拓土的主战场,共享淮安发展机遇,成就创业创富梦想;诚请大家做淮安城市的“代言人”“推介人”,为淮安发展牵线搭桥,促进更多优质资源向淮安集聚,帮助我们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对于走进淮安的苏商大咖们而言,感受着淮安的新面貌新发展,如此的满满诚意,也让他们不由点赞和响应。
此次,淮安与苏商发展促进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业推介、企业互访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苏商会会长、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文荣说,淮安明确新的奋斗目标,其中一定蕴藏着很多的机遇,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到政企合作契合点,开启互利共赢新局面。
“近年来,淮安践行101%优质服务理念,政策上有优惠,办事效率一流,服务质量最佳,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浓厚。”江苏华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洪金说,来淮安投资对企业大有裨益,特别是对一些国家新兴产业和需求量较大的产业而言,淮安是企业大展宏图的宝地,是值得扎根的地方。
苏商会联席会长、江苏新潮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潮说,淮安致力于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的成本洼地、政策高地、投资高地、创业福地,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有机会一定会来淮安投资兴业,也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淮安投资创业谋发展。
“吾心安处是淮安”
实际上,得到苏商们甚至是各界的认可,这背后,离不开淮安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走心”以及不断出新的实招。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吸引力、集聚力,还是竞争力、生产力。近年来,淮安坚持以企业需求作为唯一导向、以企业家口碑作为唯一标准、以项目攻坚成果作为唯一尺度,以改革推动、以法治护航、以服务提质,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让来淮投资创业者感到“吾心安处是淮安”,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去年,淮安率先在全国探索启动首个设区市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开发建成全国第一个财政奖补公开透明运行平台。通过“一个平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市本级上线111项奖补事项环节压缩率达44.81%、材料精简率达24.43%,办理时限平均减少60%,让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快速惠及市场主体。目前,平台已累计上线766个财政奖补事项,办理奖补事项16029件,兑付资金21.96亿元。
淮安还在全省率先探索营商服务精细化、运行监测实时化和风险监管精准化,拓展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经验做法,将全市市场主体纳入353个骨干网格和3485个小微网格,7079名帮办员主动上门服务。目前,平台已发布惠企政策2971项,接入第三方服务机构137个,上线第三方惠企服务产品274个,办结问题建议14379条,初步实现部门企业“一体联动”、企业需求“一网运转”、经济运行“一屏感知”、风险隐患“一图监管”。
此外,淮安还因时因势建立健全“党政亲商会”制度、成立市涉台纠纷调处中心、出台《淮安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开承诺》……如今,“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已在淮安深入人心。
而在好的营商环境加持下,淮安坚持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同步打造,推动城市推介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完善产学研体系,不断扩大“双招双引”朋友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淮安市招引建设重特大产业项目扶持奖励办法(试行)》《培育百亿工业企业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持续推动重特大项目攻坚突破,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发展。
在人才招引培养方面,出台《淮安市“333”产业人才聚焦行动方案》《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招引政策,实施“淮上英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引进工程计划,每年为在淮应届大学生举办集体毕业典礼,邀请毕业生留在淮安,成为圆梦“合伙人”,并送上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留淮大学生专属文旅礼包等,有效吸引集聚各类优秀产业人才。前不久,又举办了淮安大学生集体开学典礼,打出了聚才引才的连环招。
深耕优化营商环境,让“双招双引”和产业发展互促共赢,这些或许助推淮安找到发展的“新亮点”“兴奋点”,帮助淮安打开更多通道,把更多的项目和人“留下来”,实现新的跨越。
新华日报记者 胡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