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久前在全省各考点举行。今年江苏省报考人数达68704人,比去年增加了11178人,增长19%,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自2008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开考以来,全省已累计有7.9万人通过考试,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在江苏省,越来越多的持证社工活跃在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卫生健康、司法矫正、禁毒戒毒、青少年事务、工会服务等众多领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各类特殊困难群众服务,已成为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然而,专业社工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社工考证越来越“热”

1989年出生的刘遵艳,是南京市建邺区北圩路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们社区15个人,7个人都有社工证,还有4个人参加了今年的考试,我是其中之一。”刘遵艳说,本科毕业的她现在是初级助理社工师,在社区是5级岗,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工资3900元左右。有了中级社工师证后,她可以被定为6级岗,工资能增加100元左右。

记者从江苏省民政厅慈善社工处了解到,2012年,我省报考社工人数为15994名,到2021年,全省报考人数已达68704人,是9年前的4倍还多。

“2015年,‘社会工作’一词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支持、促进’到‘大力发展’,折射出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扬州市广陵区乐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瀚告诉记者。

江苏省是最早用“真金白银”支持社会工作发展的地区之一。据了解,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江苏省级福彩公益金每年专项列支500万-600万元,购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近年来,在公益性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中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培育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超2100家;对获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社会工作者,各地均发放相应工作津贴,如无锡市滨湖区根据证书级别明确给予每月500元、800元、1000元的补贴;张家港市支持本市社会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硕士在职教育,毕业后报销不低于50%的学费,并给予8000元奖励;各地还举办各种类型的免费培训班,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方法。

“很多居委会招聘时,会优先考虑持有社工证的报考人员,并在(村、社区)‘两委’候选人条件中增加专业社工(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资格要求。”淮阴师范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赵海林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职业准入要求,不需要太多动员,很多社区工作人员都会自觉来考证。“政策鼓励加上招聘挂钩,社工考证越来越‘热’也就不奇怪了。”

既是专业也是职业

尽管考证的人越来越多,但目前在国内,很多人并不了解社工工作的真正性质。

“总有人问我,你做志愿者,是不是不拿工资?”南京东山街道社工站的吴婷婷总会耐心解释,社会工作和志愿者虽然都是“助人”,但志愿者是无偿给予帮助,重在“自愿”,要求不严格。但社工有工资,需要有专业的背景和从业资格,有系统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不仅是一门专业,更是一项职业。”

“不光是居民,一些政府工作人员都分不清,认为我们就是义工,专业社会工作被认可程度还比较低。”赵海林认为,这种误解主要源自国内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还是太少了,人们缺乏认识。其实,社会工作服务,专指非营利、服务于弱势人群的专业化、职业化活动。

“我们在开展专业服务时,会邀请志愿者参与,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张瀚说,志愿者偏重直接的给予和馈赠,社工则强调唤起人自助的意识和能力的挖掘,协助受助者看清问题,逐步获得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或者重新调动起其原有的潜力,即“助人自助”。

“拿我正在做的社区帮教项目来说,我会邀请专家和帮教对象谈心,请志愿者教孩子做一顿爱心午餐给父母,他们会有很多收获。但志愿者走了之后,孩子如何顺利度过观察期,回归社会?这就需要专业社工介入了。”张瀚说,社会工作更考虑服务的持续性、延展性和资源的连接。比如,他会让帮教对象做志愿者,给困境儿童发放物资、给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做导游,将不同的活动链接起来,让帮教对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更加理解他人、感恩回报社会。

此外,社工和社区工作者也很易被混淆。

“社区内每一个人都是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而社工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太仓人孙陈从事养老服务6年后,回到家乡创办德颐善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及方法,她带领800多名员工,承接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邻里家园”等多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如今,德颐善负责运维的日间照料中心超40个、社区服务项目超30个,主要服务周边3万多名老年人和妇女、伤残等弱势群体。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政府鼓励发展社工事业,一大原因正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可以有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工作者事务性工作已经千头万绪,一些服务需要第三方机构分担。”吴婷婷说,东山街道社工站的定位是综合性服务枢纽平台,有社区书记专门提到,当地拆迁安置户多、外来人口多,社区融入、生活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服务迫切需要专业社工跟进。这些,成为社工站服务的重点。

淮安生态文旅区滨河社区下辖4个安置小区3500户9600多人,4个村的村民“张村不认识李村,李村不认识王村”,社区管理一度让社区党委书记袁彪很头疼。不过,依靠社区服务平台,通过专业化的社工服务,他找到了治理社区、黏合居民的“良方”。

“服务是社区治理的根本。”淮安市清江浦区心苑社会工作服务社副总干事曹阳介绍,2017年通过政府采购正式入驻滨河社区后,社工团队通过开展入门入户问卷、量表等专业调研方法,绘制社区资源地图,完成社区需求调查与评估。如今社区里定期开展的居民议事会,以及巾帼工艺坊、魅力太极行、亲子“悦”读营等活动,都是以调研数据为依托,充分利用和开发社区已有资源、基于居民需求开展的服务。居民不仅积极参与,很多居民还逐渐由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都是养老服务,专业社工设计会更多考虑老人的需求和参与,也会更关注服务资源的整合。”孙陈介绍,在太仓市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老年人会进行“保健操”“手指操”的锻炼,也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参与“便民缝纫”“经典厨房”等活动。中心还引入“缅怀治疗”等服务,让老年人在社工协助下,回忆过去的高光时刻,从正面的角度去理解和面对当下的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生活。

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专业医务社工,金妍艳的服务人群不局限于本院的患者和医务人员,医联体的医务人员,周边社区有疾病咨询、心理关爱需求的居民,都是她的服务对象。“我们联合医院其他科室定期开展家庭入户探访、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等,为居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医联体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系列培训;对病情稳定但还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进行出院转介服务,使其在基层获得持续性治疗。”

期待更多配套机制

眼下,社工事业的普及还面临一系列现实困难,“助人自助”的社工们,期待得到更多帮助。

“江苏省正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社工。”赵海林担忧的是,怎么吸引专业社工人才去乡镇一线开展专业服务?如何保证社工服务的质量?

“从目前实践来看,很多社工进入乡镇,很容易‘被行政化’,失去社工的专业优势。还有,乡镇层面很难留住专业社工。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需要大量专业社工开展服务,但因为专业社工在职业声望、薪酬待遇方面都没有比较优势,单凭情怀难以持久,也不现实。”赵海林认为,当前乡镇社工站建设需要坚持“先城后乡,以城带乡”的思路,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社工机构,辐射乡镇社工站,从而实现城乡社工站协调发展。

采访中,不少人吐槽:社工工资与专业要求不匹配。“我是南航社工专业硕士,但在社区做了5个月就换了工作。”“我是外地人,工资太低了,拿到手还不到3000元,交完房租所剩无几。”这样案例还有很多。

赵海林坦言,一个职业的薪酬要与地区、求职者心理预期相适应,才能留住员工。在苏北专业社工机构中,要确保一线社工在扣除四险一金后的收入达到3500元,中层管理者或中级社工师的收入约4500元,高级社会工作师的收入要达6000元,这些都是“基准线”。

实际工作中的“困境”不止于此。“我们开展工作要依附社区这个平台。”张瀚说,在和社区的合作中,社工往往处于次要地位,独立性不强,所承担的任务是辅助性的,导致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专业发挥空间不足,在工作初期很难得到居民的认可,进一步导致被“边缘化”。

面对大量的工作需求,专业社工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34岁的纪杰杰,是江苏首届“最美社工”、第三批江苏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今年6月,她通过公开招考,进入淮阴师范学院,成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纪杰杰做出这一选择的背后,是目前“社工的教学和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现状。“部分教授社工专业的老师缺少实务经验,而有实务经验的社会工作者,不一定有理论知识。”吴婷婷举了一个例子,社会工作中有一项叫做“进入社区”,学校会教方法、教谈话技巧、教注意事项,“但门敲不开怎么办?敲开门后,人家说‘社工是什么’‘你是谁’‘我们不认可’之类的话,让很多刚接触这项工作的同学直接就懵了。”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社工专业教育的改革与深化。

对此,政府部门正在积极“解题”。今年4月25日,江苏省召开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就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决策咨询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着力形成江苏省社会工作政校长效协作机制。多地也在酝酿提高社工薪酬待遇。

“10月22日,我院对首个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进行了公示。”金妍艳开心地说,“希望医务社工的职称路径能在更多单位得到拓展,让社工更有社会地位。”

记者 杨昉 付奇

关键词: 江苏 专业 社工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