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里,为培养居民分类习惯,南京各地涌现诸多创新做法,从解决“垃圾房”落地难题到强化收集点管理,从补齐末端处置短板到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推动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融入城市。在他律、自律推动下,居民家里的垃圾桶多了,垃圾亭房变整洁了,分类指导员的活儿逐渐少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正在南京发生。

城区组

江北新区

打造“统一化”垃圾分类模式

江北新区通过打造“统一化”特色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推动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

统一建设。江北新区7个街道、282个住宅小区的收集点建设与运营统一由江北新区公用负责实施。根据小区点位面积,收集点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统一且配套齐全,成为江北新区一道绿色风景线。

统一运营。江北新区统一配备桶边指导员,指导员统一着装,开展分类指导与检查、宣传培训及积分发放工作。

统一收运。江北新区改变以往物业自主负责垃圾清运的管理模式,由江北公用承担小区四分类垃圾统一清运,统一调度。目前,该区配置248辆分类收运车辆,规划130条分类运输线路。

统一处置。江北新区共建设有4个有机处理站、6个厨余处置站、7个垃圾分拣中心(站),基本满足该区小区垃圾处理需求,形成垃圾分类全过程闭环。

玄武区

不能建“垃圾房”的小区开展流动收运

玄武区老旧小区多,有的小区不具备设置垃圾分类亭房条件,为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玄武区在梅园新村街道兰园小区等推行了流动收运模式。

兰园小区有19栋楼是院落形式。为帮助居民养成流动收运习惯,街道、社区多次入户宣传,在楼栋单元门和院落大门张贴“一封信”,同时以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小喇叭广播、微信网格群通知等形式,把流动收运的理念和方式传播给每一户,争取居民的理解配合。

在广泛宣传基础上,玄武区城管局、梅园新村街道联合收运公司现场查看兰园小区场地和交通条件,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结合居民日常投放垃圾习惯,设计了“公交式”流动收运线路,分早6:00-9:00、中12:00-13:30、晚18:30-21:00三个时间段流动收运,每个站点停靠5分钟。在流动收运管理上,融合“收运员+指导员”角色,收运员在流动收运期间,会对居民投放垃圾进行宣传、指导。

秦淮区

推出首个“垃分”智能巡检APP

为加强垃圾分类监督管理,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城管部运用“巡检卫士”智能检测软件进行管理。“巡检卫士”APP通过手机便可有效监督巡检人员是否及时到位,避免漏检情况发生,并图文并茂真实记录现场实际状况,及时发现、解决隐患问题,提升工作效率。

科技加持管理的同时,秦淮区充分发挥垃圾分类指导员作用。目前秦淮区有垃圾分类指导员约1000多人。“经过垃圾分类指导员日积月累的指导,垃圾分类在秦淮区已经深入人心。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建立制度、提高待遇,让垃圾分类指导员稳定下来,更好地服务居民垃圾分类。我们还将定时召开垃圾分类指导员座谈会,总结形成经验,在全区推广。”秦淮区城管局垃分办负责人冯美富说。

垃圾分类执法也在跟上。据统计,2020年11月1日至今,秦淮区城管部门共计查处垃圾分类案件3551件,罚款286400元(其中垃圾分类一般程序案件767件、简易程序案件2784件)。

鼓楼区

垃圾收集点位分类质量评等级

鼓楼区按照“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处理好”的要求,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转运、处置能力,构建了垃圾分类体系。

为推动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好习惯,自南京市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来,鼓楼区城管局140余名人员挂钩13个街道、120个社区,检查全区1147个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街道并做好及时整改。

截至目前,鼓楼区建成了1480个收集点、23处规范桶点、15流动收集点,圆满完成年度收集点建设任务。建立分类收运专线30条,其中餐厨废弃物14条、厨余垃圾13条、可回收物1条、有害垃圾2条。每日以A、B、C类评估各点位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全区通报评定结果,倒逼街道对源头分类不到位的小区及时整改,从源头上推动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精细化”深入人心。

建邺区

率先完成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移交物业管理

建邺区依据《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严格落实物业企业管理责任人制度,压实物业主体责任,街道、社区做好对物业的指导、帮带等移交前准备工作,通过反复宣传、发告知信、培训学习、上门约谈等方式动员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管理中来。此外,建邺区还制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发放《垃圾分类移交物业告知函》、拟制《垃圾分类设施及日常管理物业接管交接清单》,通过举办移交签字仪式等,保证移交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建邺区369个小区从今年5月份启动垃圾分类移交物业工作,截至9月底已全部移交完成,移交率达到100%,在全市率先完成移交物业工作。

栖霞区

创新激励机制 助力垃圾分类

栖霞区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健全督查机制等,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栖霞区设立了区级垃圾分类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该区垃圾分类绩效考评以奖代补。同时,采取集中抽奖的方式奖励参与分类的居民,设19640名中奖名额,总中奖金额达80.9万元。栖霞区还评选了210名“最美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每人奖励1000元。

栖霞区建立了垃圾分类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划分72个片区,配备75个网格巡查员。网格巡查员每日覆盖巡查412个小区、848个收集点。针对厨余垃圾分出率低的小区,收运公司如发现混投现象较明显,会开具拒收告知单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小区垃圾拒收。

一年前,栖霞区厨余垃圾每天产生量仅有10吨,现在每天分出量达110吨。栖霞区未雨绸缪,去年建成投运丁家庄厨余垃圾中转站,峰值转运能力达90吨/天。今年又建成投运东花岗厨余垃圾中转站,峰值转运能力达60吨/天,有效保障了全区厨余垃圾全量转运。

雨花台区

发动党员参与垃圾分类志愿巡查活动

雨花台区充分发挥党员在垃圾分类中的表率引导作用,于今年5月开展了党员干部志愿巡查活动。区级机关、直属单位111名党员主动报名,认领了自己居住的小区。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巡查员们共反馈了1000多条垃圾分类问题,收集意见建议上百条,均及时反馈给了街道管理部门,由街道督促相关单位完成了整改。

雨花台区大力营造垃圾分类氛围,4月份,组织各街道(园区)开展了分类投放志愿引导活动,近1000名志愿者每天守在各楼栋前引导居民到集中投放点投垃圾。截至10月底,雨花台区安装了30余个固定式宣传雕塑,设立了1500余处定时定点投放温馨提示牌,布置了上千幅宣传标语,打造了15处垃圾分类宣传小广场,将8处原废弃垃圾收集点升级改造成垃圾分类宣传阵地。下一步,雨花台区还计划在全区范围内遴选5-6处人流密集的市民公园,打造成垃圾分类宣传广场。

新城区组

江宁区

打造垃圾分类示范街区

江宁区全力打造垃圾分类示范街区,将所有主次干道、商业街垃圾桶全部撤除,采取沿街垃圾上门分类收集模式。收运中,结合沿街店铺类型、人员流动量、垃圾产生量等实际因素,合理规划分类收集时间、垃圾转运时间,足额配备保洁人员、垃圾收集车辆。

此外,江宁区全面启动了厨余垃圾一体化收运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原有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力量,统一交由专业环卫企业运作,规范厨余垃圾收运处置流程,减少“小、散、乱”收运主体,避免了混收混运、偷倒乱倒、漏收迟收等各类问题。

目前,江宁区已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的餐厨(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施,通过压榨、生化处理、黑水虻生物处理等多种形式的餐厨(厨余)处理工艺,全面提升了辖区范围内的餐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实现了垃圾减量化的工作目标。

浦口区

“三管齐下”推进垃圾分类知行合一

浦口区采取宣传、曝光、执法“三管齐下”的手段,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扩面提质。浦口区积极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活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家庭PK赛”“最美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分类金点子”“不文明行为曝光台”“跟着垃圾趣旅行”等活动230余场次,营造了浓厚的分类氛围。

深入宣传的同时,浦口区根据小区监控、群众举报、执法检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采集小区居民乱丢乱弃垃圾、未垃圾分类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小区宣传栏公示曝光,在全区商业大街户外大屏上滚动播放,提升了居民分类的自觉度和参与度。此外,浦口区还在执法中引入手机直播。执法队员对辖区各大超市、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执法行动,将执法全过程向广大群众在线直播,保证了执法公平性、透明性。截至目前,浦口区已办理垃圾分类执法案件641件,罚款金额34.24万元。

六合区

新建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同步规划、建设

六合区在推进垃圾分类中,加强部门联动,将新建居民小区分类收集点纳入规划审批源头,强化规划先行,充分满足居民知情权,着力破解分类收集点建设难题。

六合区要求新建小区必须建设一类收集点。六合区规划部门联合区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区城管局,把好源头审核关和末端验收关,严格要求建设单位在销售场所公示该项目配套生活垃圾收集、储存设施的位置和功能等内容。

截至9月底,六合区通过强化分类收集点源头审批,先后完成14个新地块、43个一类分类收集点建设,分类收集点在售楼部沙盘上全部予以公示,变政府单方投入为政府、企业共同发力。

为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分类习惯,2021年4月,六合区启动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家庭共参与”行动,覆盖全区全部幼儿园小朋友和1-3年级小学生共计35241人,带动11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溧水区

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全闭环”

2020年溧水区被住建部评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截至目前,溧水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9.4%,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是溧水区推进垃圾分类的一大特色。

资源化利用依靠超前规划。溧水区编制了《南京市溧水区餐厨厨余“十三五”专项规划[2017-2030]》和《溧水区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实施方案》。根据规划,溧水区餐厨处理设施将分为东、南、西、北4个片区建设。东片区建设白马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12吨/日),南片区建设洪蓝垃圾资源化处理站(12吨/日),北片区建设开发区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16吨/日),西片区建设区餐厨垃圾处理厂(50吨/日)。

资源化利用依靠先进工艺。溧水区充分结合餐厨垃圾的成分进行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运用厌氧发酵工艺,产生毛油和沼气,毛油可进一步做生物柴油。厨余垃圾则运用高温好氧工艺,产生有机肥原料。

高淳区

科技赋能,让垃圾分类管理更精细

自《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高淳区在全区八个街道、152个小区,按照统一标准建成了225座“垃圾房”。为让垃圾分类也能“清凉度夏”,改善蚊蝇滋生和难闻异味等问题,高淳区为每座“垃圾房”配备空调。截至目前,已投入60余万元为200余座垃圾分类房配齐空调。

为让垃圾分类管理更精细,高淳区投资600万元搭建了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环卫管理)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整合城市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中转、处置各环节,实现分类全流程智慧监管,通过数字化手段评估环卫作业质量、垃圾分类实施效果,有效提升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程度。

高淳区还投资300余万元,建立了黑水虻养殖转化有机废弃物示范基地。目前黑水虻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约为5吨,每日产生约500公斤残渣和1吨幼虫,年产生效益约150万元。

关键词: 南京市 链条 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