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修订后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实施,新增“电动车进乘客电梯最高可罚千元”等内容备受关注。

《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制定于2011年,是我国首部电梯安全地方法规。时隔10年迎来修订,新《条例》有哪些率先探索?其实施将带来哪些改变?“落地生根”还存在哪些难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电梯困人“一年数千起”

“多亏其他业主发现电梯楼层按不动,打了维修电话,才把老人救出来。”日前,南京丹凤新寓发生的一幕,让唱经楼社区主任钱秀心有余悸。当时,该小区一栋32层的高楼电梯出现故障,一位70岁的老人被困电梯20分钟。

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电梯困人的问题时有发生。10月3日,秦淮区中山南路122号负1楼,10名市民被困电梯;10月17日,秦淮区龙蟠和园1栋1单元电梯“罢工”;10月20日,溧水区福合路远洋万和四季4栋1单元电梯出现故障……据南京市消防部门介绍,仅10月,南京就发生近10起电梯困人事件。

修订后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南京全市电梯总数达12.24万台,年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8%以上,全市每天乘坐电梯超过1000万人次。去年,南京处置电梯困人故障7169起,解救被困人员12343人。频发的电梯故障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风险。

高层电梯“老龄化”是“电梯困人”的原因之一。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建设的城市高层建筑,其配套的电梯逐渐步入高龄,控制系统日益老化。对于部分高层电梯,南京在2014年前后推动过一轮更新,但有许多未更新的高层电梯仍在使用,故障发生率高。

“丹凤新寓建于1998年,共有15栋高层公寓,其中最高的有32层,电梯故障已成为小区最大的安全隐患。”钱秀说,2012年担任社区主任以来,她遇到过不少电梯相关投诉和救援,包括电梯门打不开、缆绳磨损至不能使用、楼层数字不显示、电梯运行中出现异响等,甚至亲身经历过电梯险情。

据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统计,截至去年底,南京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乘客电梯超5000台,占全市乘客电梯总数5.7%,月均困人故障率达0.9%,远高于全市0.63%的平均水平。预计5年内,老旧电梯将以每年3000台左右的速度增长,5年后大幅增长。

新用电梯故障率也不低。在今年7月南京对修订《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进行立法听证时,市人大财经委办公室主任范海阳介绍,去年南京乘客电梯共发生困人故障6772起,其中使用年限在1-5年的电梯困人故障占四成。

南京金穗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刘林介绍,社区下辖金穗花园和清荷南园两个保障房小区,中介机构、二房东时常重新装修房子,装修阶段运送建筑垃圾、搬运大型家具对电梯轿厢造成碰撞,导致电梯故障频出。此外,电梯使用年限1-5年这段时间,处于新安装设备的磨合期,也比较容易出问题。

电动车上楼带来的安全事故,近年来也时有发生。南京市建邺区清荷北园小区电动车保有量上万台,禁止电动车上楼一直是社区的重点工作。社区党总支书记丁永健介绍,“在密闭的空间里,电动车一旦出问题,电梯几秒钟就会被火舌吞没。我们考虑的不仅是对电梯本身的伤害,更多是对高层火灾防患于未然。”

系列新问题有了“标准答案”

电梯坏了谁负责?这曾是困扰钱秀和丹凤新寓物业经理杨怀林多年的难题,也是不少小区遇到的共性问题。

2014年,丹凤新寓有部电梯控制主板要返厂维修,一修就是一个月。等到电梯修好,高层居民关于电梯问题的12345投诉已相当多。钱秀很委屈,“电梯坏了,居民第一想到的就是给社区打电话。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先找物业。”

“居民和社区都觉得居民交了物业费就该物业管,丹凤新寓5栋楼15部电梯,一年维修保养费要花20多万元。”杨怀林也有苦难言,“按照目前的物业收费标准,如果所有住户都按时缴费尚可覆盖维护成本,然而老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不高,大家对电梯也不爱惜。很多时候不知道是电梯质量问题,还是人为所致,也不知道该找谁处理,维修却都要我们掏钱。”

“以往电梯问题的责任主体并不明晰。不少业主对电梯的所有权不清楚,电梯故障是乘客使用不当的责任还是物业管理的责任?是制造单位的责任还是维保单位的责任也很难确定。”江苏省特检院机电技术中心主任张新东表示。

修订版《条例》的实施厘清了各方责任。新《条例》首次明确市场监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电梯安全的监督管理,应当建立电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首提建设单位应当配备电梯自动救援操作装置。“现在明确了,乘客扰乱乘坐秩序找公安,电梯安全事故调查找应急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电梯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找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杨怀林说。

记者研读新《条例》发现,系列新问题都有了“标准答案”。

电梯维修、更换,钱从哪里出?原《条例》为“无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所需费用的具体筹措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新《条例》则明确,“电梯所有权人承担相关费用”。

新《条例》对禁止电动车上楼有了明确规定,不听劝阻者最高可由消防部门罚款千元。“以往总有居民说‘哪条规定不让电动车上楼了’,还有居民扭头就走,喊也喊不住。”金穗花园小区网格员曹谦说,此前他经常因劝阻电动车上楼和居民发生矛盾,“如今法律禁止电动车上楼,劝说也有了底气。”

南京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情形纳入电梯安全使用范畴,在全省尚属首次。南京自2016年启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以来,截至目前1156部加装电梯已覆盖全市150多个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由于存在产权共有、居民老龄化、缺乏物业管理等情况,面临使用资金、分摊机制和日常管理责任人不明确等问题,有的电梯发生困人时紧急报警电话无人接听。

“此前南京印发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条例》,侧重于解决电梯怎么装,但后续的更新、改造、修理和维护保养,则基本没有涉及。”南京市物业办副主任童声龙介绍,新《条例》填补了加装电梯运营维护的空白,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明确规定,“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所有权人应当在电梯使用前明确电梯更新、改造、修理、维护保养等资金的保障和分摊机制。”

用大数据“盯”安全

记者注意到,此次修订版的《条例》中,特别强调“智慧”两个字。第十三条提出,“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建设单位应当配备具有运行参数采集、网络远程传输等功能的电梯运行监测装置,并接入智慧电梯平台。”

保障电梯平稳安全运行,南京正在探索变“人防”为“机防”,全面提高维保效率和质量。

9分钟赶到现场,3分钟将人救出。11月2日早晨,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新城一居民小区发生电梯困人故障,救援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并高效处置。

“快速处置是因南京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智慧电梯平台,汇集电梯运行监测、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数据,实现电梯基础信息查询、运行状态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主任孙凯介绍,市民只要报出电梯编号,就能迅速定位,快速救援。目前平台平均每天接处电话94个、处置困人故障21起;救援人员到场平均用时10.9分钟,救援平均用时4.8分钟。

让电梯更“智慧”。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主任科员刘毅介绍,南京将要求新装乘客电梯全部安装物联网设备,在用电梯有条件地实现加装,用大数据来“盯”安全。

细则快落地才能更安心

《条例》实施两天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小区依然存在电动车上楼现象。“昨天,智慧金穗微信小程序就给我推送了4起电动车上楼预警。”曹谦说。

2017年起,金穗花园陆续开始建设电动车地下充电桩,如今已覆盖小区所有楼栋的地下室,由于电动车数量持续增长,今年地上又新增了上千个充电桩,但电动车保有量为5000多辆,就算两三天充电一次,充电缺口也依然存在。

“保障电梯安全,管住电动车上楼,不是一部法规就能实现的,充电是刚需,充电桩的配套必须跟得上。”曹谦说,电动车上楼谁来处罚?《条例》明确责任主体是消防部门。而消防部门要负责社会面的火灾监督、隐患整改等,能用于电动车上楼处罚的人力非常有限。

《条例》要从纸上真正落地,实际的困境不止于此。例如,此前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很多小区就因低楼层和高楼层费用怎么分摊等问题存在分歧,后续电梯运营维护过程中,如何化解分歧、资金如何分摊等都是对社区治理的挑战。

“从2016年大规模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到现在正好5年。5年也是此次《条例》规定的、电梯投用之后的维保期。维保期过后,加装的电梯安全运行如何保障,《条例》出台给出了基本思路,但具体操作还需等待细则。”童声龙表示。

“我们将根据新《条例》要求,重点围绕创设性制度,适时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包括新装电梯5年质保期、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日常安全管理、按需维保、智慧监管平台建设等。”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梁华说。

“新《条例》在法治框架内规范电梯的运行安全,接下来的考验是乘客能否文明乘梯问题。电梯安全需要大家一起守护。”张新东说,一旦发生电梯困人、停运等故障,不要慌张,可拨打96333应急处置服务电话,耐心等待专业人员救援。

记者手记

小“梯”大做 多多益善

专门为一部电梯立法并修订完善,南京开了全国先河。

小“梯”大做,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实举措。上楼下楼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看似事小,却与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密切相关。为电梯立法,用明明白白的条款,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就是为群众办的一桩大实事、大好事。

小“梯”大做,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在以往,类似问题久拖难决,甚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往往要靠“领导发话”或召集联席会议解决。虽解一时之难,却留长久隐患。为一部电梯立法,厘清了权利义务,明确了行为规范,将常见矛盾纳入法治框架解决,用制度堵漏洞、消隐患。这正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更是法治精神的细节彰显。

小“梯”大做,更因为小电梯里“藏”着大民生。电梯是藏在高楼大厦里的“动脉”,每一个细微之处良性运转,整个社会肌体才能安全运行。其实,民生很“大”,大到可以有数十上百亿元的项目投资、财政投入;民生又很“小”,小到买菜更方便、停车更快捷、“上上下下”更舒心。城市不断向上生长,对于生活其中的人们来说,电梯每一天安全运行,就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一家一户、一楼一栋遇到的“小事”,汇聚起来就是攸关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事”。各级党委政府、立法机关不妨借“梯”发挥,看看还有多少类似的“小题”可以“大做”,做实做好,多多益善,让城市更宜居。

记者 李睿哲 许海燕 徐睿翔 高启凡 王悦谋 鹿琳

关键词: 电梯 南京市 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