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变“紧邻”,个体成“一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澎湃激荡,百舸争流的局面加速形成。新华日报即日起推出“长三角三年印记”系列报道,与读者共同见证越绘越精彩的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画卷。

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分属沪苏浙,三地自古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关。如今,这2413平方公里的土地因为同一个“称呼”来往得愈发紧密,这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自2019年11月成立以来,示范区已成为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与“样板间”,两年间,规划、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73项制度创新成果先后落地。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创新理念下,道路互通、环境共治、服务通办……示范区内正越来越“跨域无感”。这里,不是一座城市,却胜似一座城市。

破界,打破行政壁垒

“你看,我一只脚在江苏,一只脚在上海。”“真没想到,现在从吴江到青浦这么方便。”……国庆长假,示范区的“网红打卡点”——元荡慢行桥上,不少上海和苏州的游客慕名而来,亲身体验一步跨过省界的“穿越感”。

曾经,横跨苏沪两地的元荡湖让两岸居民“看得见,但过不去”,“断头路”成了老百姓的“心头痛”。如今,从空中俯瞰,元荡慢行桥宛如一条蜿蜒的水上飞练,静卧于元荡湖上,让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隔空“牵手”。不远处,180米长的元荡路车水马龙,一头连接青浦区的东航路,一头连接吴江区的康力大道,这让吴江汾湖到青浦金泽的车程由原来40多分钟缩短到5分钟。

一湖相通,一路相连,有形的“梗阻”被打通,无形的“高墙”也被推倒。吴江汾湖当地一家电梯企业的财务会计罗逸平,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给客户开发票。过去,她必须到客户所在地税务部门办理的业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轻松搞定。“上海、安徽、浙江,税务事项很多,一年下来大概有两三百笔。现在推行的电子税务局,在吴江就可以办理长三角范围内各项业务,再也不用来回奔波了。”罗逸平说。

为了变“百姓跑”为“数据跑”,示范区三地在线上开设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在线下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在各区镇实现“一网通办”专窗全覆盖,实现“进一扇门、办三地事”。

相比于政务服务的破壁,科创成果、人才的自由流动更考验着“一体化”的实际效能。

今年4月起,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工作推开,示范区和安徽马鞍山首批参与。依托这一试点,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利用财政科技资金向长三角区域内服务机构购买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我们这次使用创新券的项目,是与上海海事大学专家团队共同攻克保温材料难题。创新券的推出,让我们与高校的对接合作更加顺畅高效,同时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和研发风险,让我们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苏州金莘保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宇峰说。

从省际断头路的打通,到政务服务的通办,到教育、医疗、科创资源的共享,再到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出炉,两年间,示范区一次次打破行政壁垒,73项创新制度成果开花结果,正让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一体化的畅通与便利。

开路,再现“江南庭院”

“一条河跨两区一县,两座桥连接两省一市,按照四合院布局,还留了个‘城堡’给安徽,这在全国也是没有的,非常有意思。”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口中这个“有意思”的地方,正是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的主体建筑“方厅水院”。

之所以命名为“方厅水院”,是因为这个四合院布局的院落架于太浦河之上。沪苏浙皖在院子的四个角各有一个展厅,院子中心正是示范区的“原点”所在。

10月16日,水乡客厅蓝环示范段理水筑绿项目等8个项目正式开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示范区执委会主任华源道出了水乡客厅的“小目标”:一年拉框架、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打造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展示区、世界级水乡人居典范的引领区。

如果说示范区是长三角的“试验田”,那么水乡客厅就是示范区的“样板间”,是沪苏浙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最具代表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

水乡客厅之新,新在环境。“既然是示范,就要有足够丰富的代表这个区域的元素。”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说。作为水乡客厅概念的提出者和设计师,在段进看来,水乡客厅要做的不是一个开发区,不会建个新城、建很大的标志物,而是要与自然环境协调,浸润到吴根越角的江南文化。

蓝环是水乡客厅城市设计的先行启动项目。“通过江南河道、湖泊串联水乡客厅内的蓝色纽带,将沪苏浙水空间紧密连在一起。” 水乡客厅公司副总经理贾更华透露,水乡客厅做的是水文章,蓝环将是水乡客厅最精彩的篇章。

水乡客厅之新,新在理念。通过编制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水乡客厅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通过组建由两省一市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合资成立水乡客厅公司,实现“一个主体管开发”;成立联合指挥部,实现“一个平台管实施”……

这其中,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实施方案正在水乡客厅率先实施,对不同行政主体的核心利益问题迎难而上。“按照‘增量起步、资本纽带、要素分享、动态调整’原则,在水乡客厅开发建设、跨区域协同招商、跨区域企业迁移等方面明确财税分享路径。”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解释,比如在水乡客厅区域内新增企业的增量税收就可以用来试验“怎么做大蛋糕,然后怎么分蛋糕”。

播种,经验撒向全国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在示范区连办两期观摩研讨班,包括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在内的全国重点毗邻地区的学员纷至沓来。“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同样适合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跨界毗邻地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张东强说,希望研讨班成为“播种机”,让一体化制度创新在全国开花结果。

正如张东强所期盼的那样,示范区制度创新,犹如一粒粒种子,已在全国拔节生长。在长三角,上海嘉定、江苏昆山、太仓三地借鉴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机制,组建产业链创新联盟。在全国其他重点区域,京津冀的北京通州与河北“北三县”借鉴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模式加快运作;成渝双城经济圈建立生态环境标准协同、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

“示范区探索回答了我们心中的两大疑问,一是跨区域合作如何深入推进,二是生态绿色保护与开发建设如何兼得。”这是记者采访无数“取经团”后,他们给出的答案。

由于行政壁垒、同质竞争等原因,区域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很难。“一体化发展就是把边缘缝合,不再搞同质化、无序竞争。” 段进说,“某段时间,连古镇的竞争都很激烈,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真正的一体化是什么?比如10个古镇,各有千秋,共同吸引游客。而水乡客厅就是一个‘缝合边缘’的试验场。”

华源的感受是,“要把握好‘自留地’和‘责任田’的关系,各省各市甚至有时需要牺牲一点‘自留地’的利益,来种好‘责任田’。在方法上,要‘求大同’‘存小异’,以此实现从0到1的跨越。”

生态绿色保护与开发建设如何兼得?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的成立,彰显了长三角人的智慧。

开发者联盟由各行各业的领军者组成,如今已有41家成员。“开发者联盟是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器’。”张忠伟说,“这些开发者有两个特点:一是‘绿’,像三峡集团、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都是投资绿色发展、绿色项目的,它们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高度契合。另一个是‘高’,像华为、英诺赛科等,会给示范区建设带来强大动能。”如今,领军者们不断放大产业链“链主”效应,推动着示范区走向绿色发展。

记者 沈佳暄 许海燕

关键词: 如臂使指 试验田 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