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国EDG电竞战队夺冠让不少年轻人陷入狂欢。以电竞为代表,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特定的兴趣点,并为此一掷千金。一些以往消费意愿偏低的群体,在“兴趣经济”中却成为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
“兴趣经济”的崛起水到渠成。随着人们购买力的上升,产品的功能性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诉求,以“悦己”为目的的消费观日益成型。“兴趣经济”也是“悦己”的范畴之一,但比起买支口红、报个健身课等传统的“悦己消费”,基于兴趣的消费异军突起。比如,用废旧工业零件制作出的机械昆虫、废土风格装饰品,多数人的“欣赏不来”并不妨碍部分人的“大呼过瘾”,在相应的圈子中,讨论深度与消费热度都居高不下。从小众文化起步,一个又一个深度细分的小圈子,最终汇聚成了活力四射的“兴趣经济”。
“兴趣经济”对就业还有带动作用。打开闲鱼等互联网平台,从手办涂装师、幻想生物制偶师,到数码测评师、潮流鉴定师、手帐制作师,再到古早买手等等,五花八门的服务背后,同样有“兴趣经济”的影子。今年B站发布的一份青年新职业指南显示,12%的年轻人正兼职尝试新职业,超过78%的年轻人青睐新职业是因为“兴趣”。许多年轻人从副业做起,在“兴趣经济”中找到提高收入、“以玩养玩”的途径。
“兴趣经济”也成为一个“新箩筐”。如果说基于小众文化的消费行为是最初级的“兴趣经济”,那么主流消费产品“蹭热度”的行为则是“兴趣经济”得到重视的证明。从去年“双11”开始,电竞战队带货就成为各大平台竞争的项目之一,以至于电商客服的培训都得补上电竞这一课。不难看出,无论是商家还是平台,主动拥抱“兴趣经济”的出发点是害怕被年轻人抛弃。
“兴趣经济”展现出成为“经济新驱”的潜力,而它能否长远健康发展,则取决于市场如何呵护培育。一方面,商家应苦练内功,切莫抱着“分杯羹”的想法盲目涌入,以致搞坏了口碑;另一方面,舆论对形态万千的“兴趣消费”也应更加宽容,特别是对年轻消费者少些苛责与说教,多些理解与理性。毕竟,这个世界不会有人永远年轻,但这个世界永远会有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