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伴随“小雪”节气的到来,一股寒潮如约而至,江苏省全面开启“冰冻”模式。江苏省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21-23日全省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骤降13℃左右,23日最低气温淮北地区-4℃左右,局部地区会出现冰冻。强冷空气来袭,江苏省各地有何应对举措,市场供应有无变化,人民群众生活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

基层走访慰问,

心窝子“暖暖的”

“每天都有热菜热饭,护理人员每晚定时查看房间情况,还帮我们盖被子,一点都不冷!”11月22日下午3时,淮安市乐慈颐康园老年养护中心里,77岁的老人刘建国说。当时,室外温度零下3摄氏度,养护中心里却温暖如春,老人们在空调房里写字、画画、跳舞,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早在月初,我们就从衣、食、住各个方面开始准备,保障老人能安心过冬。”乐慈颐康园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张传飞告诉记者,中心为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准备了特别设计的棉衣,纽扣在身后,能防止自行脱掉;30多台中央空调和3套供热水设备已全面完成维修检查;为防止食物供应受寒潮影响,中心从11月10日就开始联系供应商,目前已储存了20多天的米面使用量。

寒潮来袭,涓涓暖流能抵消寒意。在江苏省各地,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基层工作者等纷纷行动起来,用饱含民生温度的慰问和走访,确保困难群众安然过冬。

22日上午,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茶亭社区,社区党委书记齐红云一早就来到小区,仔细巡查居民阳台上有没有未固定物品,以免高空抛物造成危险。齐红云介绍,“我们社区有独居老人36户,空巢老人73户,寒潮来袭前,社区就制定了应急预案,网格员挨家挨户提醒空巢独居老人注意保暖,防范降温。上门不在家的也通过电话提醒,一个都不能落。”

“天是冷的,心是暖的!”22日下午,徐州市泉山区奎山街道奎东社区老党员戴道宽接过街道送来的棉被、暖宝宝等防寒御冷物资时激动地说。戴老今年93岁,独自生活在奎中小区,家中取暖设备还未调试完成。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独居老人、困境儿童送去“冬日温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谢正卫介绍,早在一周前,街道就向全街发出慈善助捐倡议,辖区爱心企业、机关单位等纷纷捐钱捐物,全街募集秋冬衣物、家具家电、生活用品等超4000件,助力困难人群温暖过冬。

应对寒潮,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为老人送餐上门。11月22日上午10点半开始,尧化街道13个社区的23个居家养老站点里,207份餐盒陆续被装进保温盒。“街道80岁以上老人有1500多人,这样的养老站点几乎遍布社区,老人们只需出门散个步的时间,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助老服务。今天南京的气温很低,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我们将安排社工‘送餐上门’。”姚坊门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魏应保说。

价格一日一报,

菜篮子“稳稳的”

“我们村里的蔬菜大棚,最高可以抗10级大风。”22日下午,记者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新河村见到张宝唐时,大风过后,老两口正在自家大棚边拆除防风绳。

“以前的大棚是竹骨架、脆薄膜,刮风下雪很容易塌。”张宝唐告诉记者,现在自家的四个大棚,都是典型的三纵四卡、两侧通风新式大棚,顶部配有棉被,两侧自带卷膜器,抗风效果相比之前显著提升。

当下单集镇蔬菜种植面积约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超过2500亩,是徐州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地区之一。顺着张宝唐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黄瓜、西红柿、芹菜、生菜等蔬菜长势良好,徐州的“菜篮子”在寒潮里“稳稳当当”。

在盱眙县沿河村,寒潮来临前,苏果蔬菜基地的农民们就开始检修大棚蔬菜的篷布,预备保温棉毯和草帘。苏果商品采购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寒潮前就向40多家基地和供应商组织货源,目前的备货量可满足15天左右的供应。超市所出售的蔬菜、水果、肉品等大部分生鲜商品均为原产地直采,为超市及时补给提供了保障。当下蔬菜中的易储存商品整体价格行情稳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省各地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物价平稳。

宿迁市华东农业大市场办公室主任陈苏娟介绍:“今年大市场增加蔬菜冷库仓80平方米,总计面积达200平方米。11月21日,市场销售蔬菜572.12吨、水果282.62吨、水产276.22吨。我们有充足的储备货源和储备空间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将全力守好老百姓的‘菜篮子’。”

在南京市建邺区坤晨新安菜市场,记者看到,各家摊位上商品满满当当。“今天大白菜2.3元/斤、土豆2元/斤、辣椒7.4元/斤,价格较上月都降低了。”前来买菜的市民李秀娟说,如果寒潮来袭,就直接在家网上下单。

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监测的蔬菜批发价格显示,11月20日,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蔬菜到货量2900吨,比前一周增加0.9%。中心监测的68个品种监测情况显示,日均价格为7.2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0.1%,比上月下降3.2%。

冬季是腌腊制品的高峰期,猪肉销售进入旺季。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监测的农贸市场猪后腿肉、肋条肉、五花肉零售价格分别为31.1元/公斤、40.2元/公斤、35.8元/公斤,与上周相比,微涨2.9%、2.8%和3.9%。

南京市商务局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主任沈岩表示,为保障好市民“菜篮子”,南京市商务局通过“一日一报”机制,做好市场流通保供,落实储备任务,加强蔬菜储备监管,完善应急保障举措。同时,开展市场供求态势跟踪分析,必要时向市场进行应急保供的投放。

桥面温度监测,

保畅通“妥妥的”

“秋冬季本来就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季节,特别是岁末年终及‘春运’交通运输保障等重要时段也将先后到来,做好高速公路冬防工作意义重大。”江苏省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局道路局局长杨金国说,低温天气容易造成道路结冰,交通受阻,给道路交通带来安全隐患。高速公路人流、物流、车流密集,安全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日前,江苏高速“一路三方”组织召开2021年冬防工作部署会议,并签订《冬防工作责任书》,力争实现交通运输事故“双下降”、铲冰除雪效率“最大化”、道路通行影响“最小化”三大目标,确保做到“闻雪即动、见雪上路、边下边除、雪停路净”。

桥面温度监测是高速公路冬防工作必要且重要的环节。“针对传统的人工手持测温枪、温度计耗时长、误差大、及时性低等弊端,我们根据路段实际需求自主研制安装远程温度采集仪,实现了24小时桥面温度预警,为及时消除结冰隐患提供有力支撑。”江苏扬子江公司养护管理人员介绍,一旦路面温度达到设定限值,系统将自动预警提示,确保冬防工作组第一时间介入处置,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目前该仪器已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及通锡高速沿线安装并投入使用。

江苏交控是全省88%的高速公路和6座跨江大桥的运营和管理单位。“聚焦应急值守、预案管理、基础保障三项重点,提前与社会救援服务单位建立协作机制,确保关键时刻应急设备力量投入到位,并对冬防物资进行了再盘点和再补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任杰介绍,企业还将加大服务区餐饮、商品、热水的物资保障,制定加油站专项保供方案,进一步优化停车秩序,让“快速畅行体验感”和“品质服务体验感”落到实处、落到点上。

开启冬供模式,

水电气“足足的”

寒潮来袭,供电供暖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江苏省各地突出保水电、保燃气,全面落实防寒潮各项措施。

“往年同期只需一台机组发电,为满足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公司严格服从调度指令,双机组运行全力保障电力供应。”11月中旬,记者在位于长江边的江苏国信靖江发电有限公司看到,控制室的窗户里,两台66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正在高负荷运转,产生的电力源源不断输送到全省各地。

电厂保电保热的前提,在于煤炭供应充足。记者从江苏省发改委了解到,江苏省已向相关单位布置煤炭应急储备任务。江苏省国信集团负责人介绍,到11月底,集团的储煤量会达到66万吨,到12月中旬,完成100万吨煤炭的应急储备任务,“即便出现极端情况,100万吨应急储备煤依然可以供应全省火力发电厂两至三天的用量。”

电网是否通畅关系着光明和温暖能不能直达千家万户。为应对全省“换季式”降温,国网江苏电力启动防寒潮、防雨雪冰冻专项应急领导小组每日会商、协调指挥机制,全力做好电网运行、设备运维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国网江苏电力加强输变配电设备巡视检查和运行监控,强化充油、充气设备的巡视,开启设备加热装置,重点强化‘三跨’、沿江、沿河地段电力设施巡检防护,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

11月22日早上6点,南京还是一片漆黑,南京水务集团抄收管理所孙俊已经赶到仓库领取落地表箱防冻草垫,当天,他和同事要完成花神大道11号小区500多个落地表箱的防冻草垫铺设工作。“寒潮袭来,如果不给表箱铺上草垫,居民的水管会遭到大面积冻坏,造成无水可用的情况,必须严密做好每个环节,保障市民用水安全。”孙俊说。

根据防冻工作计划,南京水务集团从今年10月起对全市落地表箱铺设草垫,以加强水表的御寒能力,目前已经为约24.8万个落地表箱铺设草垫保温。此外,针对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易冻、楼顶水箱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南京水务集团对其进行供水设施防冻改造,目前已完成1005个单元的外墙立管保温改造、444个单元楼顶水箱明露管线改造。

本月起南京市城镇燃气全面进入冬供模式。“冬季天然气消耗量约是夏季的4倍,根据今年与去年前10个月的数据对比测算,今冬用气量将增长约16%。”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南京滨江LNG储配站一期正式进入投料试运行阶段,加上之前已有的9个储配站,南京已有10座储配站投用,可保应急用气10天。目前全市应急储气能力达5729万立方米,突发状态下可保民生应急用气10天左右。(记者 王晓映 鹿琳 徐睿翔 朱璇 田墨池 颜颖 陈澄 李刚 张宣 王宁 刘霞)

关键词: 寒潮 江苏 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