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海太长江隧道正式开工。该过江通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明确的“十四五”重点推进的公铁复合过江通道项目,连接太仓市、常熟市和南通市海门区,路线全长约39公里,建设工期6年。
“长、大、高、深、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太长江隧道的公路部分起自沪陕高速公路叠石桥互通东约2.7公里与沪陕高速交叉处,止于沪武高速公路董浜枢纽互通东约5.5公里处。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北接线长15.724公里,南接线长12.161公里。
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其中海门南互通立交至碧溪互通立交段的设计时速100公里,其余路段设计时速120公里。项目初步设计概算约357.4亿元,计划于2028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海太过江通道建设采取隧道方案穿越长江,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长江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太过江通道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盾构隧道、中国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国首个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预制拼装一体化建造的公路隧道,具有‘长、大、高、深、险’的特点。”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介绍——“长”:盾构隧道超长,隧道全长11185米,盾构段9315米;“大”:隧道直径超大,盾构外径16米,开挖断面超过16.5米;“高”:承受超高水压;“深”:深厚覆土,江中段隧道最大覆土为38米;“险”:隧道穿越地层复杂,长距离、大直径、高水压掘进施工风险控制要求高。
“针对项目特点和难点,我们已超前谋划并进行专题研究,研发提出了全预制盾构隧道内部结构等多项新工艺和创新成果。”省交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把项目打造成“交通强国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盾构隧道装配式建造示范工程、中国水下盾构隧道建设技术里程碑工程、国际领先智慧绿色零碳隧道经典工程”。
“通江通海通上海”
海太过江通道作为通常高速、如通苏湖铁路的重要过江设施,其建设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优化过江通道布局、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等意义重大。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是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明确的城市群城际铁路,时速目标值160—200公里,对服务南通与苏州、苏州与湖州的通勤客流,促进环沪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省铁路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江苏和浙江正在同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近年来,苏通大桥逢节假日必堵,早已不堪重负。长江入海口附近已有的过江通道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海太过江通道距苏通大桥约8公里,建成后可有效分流减负。
海太通道将极大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海门集聚、融合。
位于海门开发区的上海建工(江苏)钢结构有限公司,距海太过江通道约5公里,企业许多重要客户分布在上海和苏南地区。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曹建烽说,紧随海太通道建设的步伐,公司超前谋划更长远目标,积极探索业务转型,加强和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海太通道的建设,再加上正在加快推进的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如通苏湖城际等重大基础设施,海门将实现由‘靠江靠海靠上海’向‘通江通海通上海’的根本性转变,交通格局、城市格局、开放格局也将全面重塑。”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郭晓敏说,未来的海门,10分钟就可以跨过长江,半个小时就可以抵达上海市中心,与上海、苏南将真正实现同城化,海门也将成为长江以北接受上海、苏南辐射带动的“最前沿”。
有效支撑全省跨江融合
长江江苏段干流总长约430公里,可分为南京、镇扬、锡常泰、苏通4个区段。自2008年苏通大桥建成通车以来,崇启大桥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陆续开通,推进了南通与苏州、上海的跨江融合。
业内人士表示,从统计流量分布看,近年来苏通区段过江流量年均增速最高,现有过江通道难以完全满足沿线跨江出行及两岸互动交流的需求。
“今年6月,张靖皋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大桥连接苏州、泰州和南通三市。随着海太过江通道的开工,南通与苏州之间规划的苏通第二过江通道前期正在全力推进中,今后,南通将越来越‘好通’。”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表示。
多年来,我省加快补齐过江通道突出短板,截至2022年,累计建成过江通道17座,长江两岸设区市均已实现有过江通道直连。
目前,长江江苏段有8条过江通道在建,包括4条过江隧道、4座跨江大桥。到“十四五”末,全省将建成南京和燕路、建宁西路、仙新路和龙潭、常泰、江阴靖江等6座过江通道,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3座,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连通。预计到2035年,江苏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数量达36座。
记者 梅剑飞 见习记者 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