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市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2022年,西安聚焦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双链融合“促进器”三大发展目标,提升专业孵化服务能力,优化企业孵化环境,全市科创活力奔涌,呈现澎湃发展动能。
(资料图)
提质增效
驱动创新要素同频共振
自2020年跻身GDP“万亿俱乐部”,西安已连续两年GDP过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西安GDP达到5359.59亿元,继续实现稳增长。其中,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2022年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是近五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亮眼成绩单与西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度相关。近年来,西安不断围绕“创新”这一重要增长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城市发展能级。2021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西安位列西部第一,副省级城市第六。
与此同时,西安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倾斜,持续招大引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加快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向产业持续注入创新这一发展源动力。
“链主”企业,一般指的是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对整个产业链大部分企业起到辐射或带动作用,甚至可以提升整个产业链绩效的核心重点企业。2022年7月25日,首批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诞生,共认定75家企业成为23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今年3月份,西安市科技局梳理全市19条产业链,编制《19条产业链创新要素图谱》《19条产业链创新地图》,旨在清晰双链融合路径,做强做大产业。譬如,数控机床产业链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头部梯队企业——秦川机床;增材制造产业链中的3D打印企业铂力特;光子产业链中,从事激光行业上游高功率半导体的西安炬光科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比亚迪;太阳能光伏链主隆基绿能等企业。
随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不断加速,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链主”效用愈发明显。以高新区为例,在深入实施“链长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下,吸引来一批以比亚迪、法士特为“链主”中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西安高新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涵盖整车、零部件、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等环节的完备产业链。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4万辆,同比增长600%,占全国产量的近13%。
精准施力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科研成果一定要和市场需求所匹配,才能做到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而我们目前在做的工作一方面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选定科研课题,同时看科研成果是否能适应市场需求,让两者更好的匹配,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孙永民,也是秦创原(莲湖)专家智囊团成员,他的工作就是根据企业在生产应用中的卡脖子难题来列出一些科研课题,让科研成果能够“对症下药”。
组建秦创原(莲湖)科技创新联盟,选聘8名专家成为智囊团成员;举办秦创原莲湖区产学研用金校企双进系列活动暨走进西安文理学院专场对接会,促进5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法士特齿轮、福音假肢等2家企业3支队伍入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今年以来,莲湖区坚持上下联动、精准服务、特色引领,通过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精准服务企业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持续推进秦创原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
紧抓秦创原创新平台这股“源头活水”,西安各区、县积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西咸新区秦创原科创大厦加速器、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正式启用;高新区秦创原上市企业园、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经开区联合高陵区、临潼区、阎良区(航空基地)签订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合作共建框架协议;航天基地全力推进荣耀科技园和先进计算产业园等10个园区建设;航空基地融合创新中心建成运营;长安区推进长安创新中心转型升级;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正式启动建设;雁塔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莲湖区组建秦创原(莲湖)科技创新联盟,首批吸纳33家成员单位;新城区与建大科技园共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灞桥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加快现代纺织产业园、临港产业园和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建设。
依托秦创原,西安未央区政府与西安工业大学多次调研、座谈交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西安工业大学科技园,成立“秦创原·西安未央科创中心”;联合陕西科技大学前沿学院,共同培育科技园,打造“秦创原·未央区政府陕西科技大学分平台”;结合未央湖片区“科创芯”,推进“武德路”打造未央科创大街;与长安大学围绕“两园两院一基地”智能制造研发中心项目,连接汉长安城片区“文化芯”和六村堡片区“基建芯”,共同合作共建未央区秦创原创新分平台,为全区产教融合、人才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月22日,由雁塔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联合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西电科技孵化器共同举办的“雁塔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专场活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园西电科技孵化器举行。活动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徐悦甡教授团队与西电科技孵化器签署了《教育科技大数据分析算法设计成果的应用与实践合作协议》,双方承诺将在人才引进与培养,5G与教育大数据结合应用等方面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项目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背靠“智库”,面向市场,有政策“大礼包”,有科技“经纪人”,也有推广“试验田”,科研成果不只停留在试验台,正源源不断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孵引并举
政策落实落细加力提效
“莲湖区出台了‘8+18条惠企措施和7个服务企业的专班’政策,成立了‘莲湖区服务中国西电集团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帮助我们纾困解难,全面加快经济恢复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化审批服务措施。”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西高院享受到了各种奖补政策,依托相关政策先后申报了西安市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三器’示范平台、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揭榜挂帅’项目等。”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根据“微成长、小升规、规上市”梯度计划,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超过7900家。在利好政策引领下,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他们积极参与国家、行业重大项目研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大企业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充实自身科技实力,助力秦创原及城市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为吸引集聚更多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西安市出台“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聚焦“6+5+6+1”现代产业体系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先进制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和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坚持产才融合发展、靶向引才育才,大力引进培育和支持资助创新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引导青年人才服务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入选代表张风亮曾谈到:“作为一名硕博人才,我们要善于调查、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助力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在秦创原孵化的不仅是企业、人才,还有促进创新驱动的巨大机遇、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街区试点;“西安高新区硬科技社区”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延长石油、陕投集团等10家企业新设立技术转化孵化公司11家,研发投入3.35亿元;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建成全球首台产业级全自动干湿法空气捕集二氧化碳设备;引汉济渭与西安交大张锦英教授团队合作开展氢动力无人机研发,实现引汉济渭工程巡检全覆盖;陕药集团与西北大学郑晓辉教授合作研制IDHP创新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遍布秦地连绵不绝的科创高原上,星火成势、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