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1年以来,西安市民政局围绕“努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养老服务样板”工作目标,创新养老服务“三四”机制(四维共建、四方联动、四有融合),不断夯实养老兜底保障功能,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四维共建”,夯实养老兜底保障功能。坚持把基础民生工程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立足点,强力推动基本养老服务落地落实落细。提升政治站位,标定兜底保障“高度”。西安市委、市政府连续7年把养老服务作为政府“惠民实事”,连续2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全市重点工作”。2021年11月市政府印发《西安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着力从设施建设、功能提升等5个方面开展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扩大公共服务覆盖,拓宽兜底保障“广度”。按照“一社区一站点、一镇街一中心、一区县一院”要求,加快设施建设和薄弱机构改造,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广覆盖、成体系、均衡化布局。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2636个,其中养老院143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5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355个。强化公办机构建设,延展兜底保障“深度”。全力推进19个公办示范养老院建设。连续三年对全市13所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开辟失能照护单元,增设护理型床位1578张。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制定《西安市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在曲江老年公寓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点。阎良区中心敬老院入选国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健全老年福利制度,提升兜底保障“温度”。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制度,每年为0.38万生活困难失能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98余万元,为2.9万农村失能、贫困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145余万元,为28万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560余万元,为72万老年人发放高龄保健补贴约5.6亿元。

坚持“四方联动”,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以全面深化养老服务业改革为抓手,整合政府、市场、行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养老服务全面转型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布《西安市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清单》,明确7类34条扶持优惠政策。近年来,西安市财政逐年加大支持力度,累计投入各类养老服务建设和运营补助资金3.7亿元。激活养老服务市场。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将养老机构登记备案权限下放至区县。支持境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目前,全市民办养老机构占89.5%。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力量运营率达51.3%。推进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业与医疗、互联网、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77家,省级医养结合品牌企业5家;拥有国家智慧健康示范基地(区县)2个、街道7个、企业5家;建成老年教育学校30所、老年教育学习中心20个。凝聚社会形成合力。大力发展培育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指导各区县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先后实施老年人探访、老年助餐、心理慰藉等为老服务项目2000余个,涌现出“一元关爱”“爱心余额宝”等公益服务模式。

坚持“四有融合”,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坚持全域养老服务规划理念,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推动养老服务从周边到身边聚集。健全服务设施,确保养老服务“有阵地”。按照《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不断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圈”。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86%,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率达85.8%。发展智慧养老,确保养老服务“有支撑”。 加快居家社区养老信息网络建设,推行没有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实现养老服务“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目前,10个区县已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市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2022年底将正式调试运行。推进适老改造,确保养老服务“有环境”。 2020年以来,积极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设施改造,新增(修缮)坡道1735处、新增社区活动场地328处、改造社区活动场地278处、加建电梯253部,对384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创新服务模式,确保养老服务“有品质”。大胆探索创新,形成新城区“饭大爷”老年助餐、碑林区“掌上养老院”、莲湖区养老“早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碑林区“嵌入式以床养老”项目荣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优秀案例。(当地供稿 西安市民政局)

关键词: 大力发展 设施建设 努力打造